:::
朱士行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ū shì xíng |
解釋:
人名。生卒年不詳。三國魏潁川(今河南省禹縣)人。因感當時所譯的般若經文句艱澀,難以理解,決定西行求法,是中國最早西行求法的僧人。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朱士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鄭阿財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朱士行(203~282)三國曹魏僧人;穎川(河南許州東北)人。少年出家,時當嘉平年間(249~253)曇柯迦羅傳來〔僧祇戒本〕,並創行羯磨受戒;士行依法受戒成為比丘,而不同於前此之離俗為僧者,是我國最早出家的僧人。出家後,專心致力於經典研究;魏甘露二年(257)於洛陽講說〔道行般若經〕,成為我國講經說法的第一人。因有感於〔道行般若經〕經文簡略,義理艱澀,難以理解大乘之旨,乃於甘露五年(260),自長安西行出塞,渡沙漠至于闐,求得〔放光般若經〕梵本,九十章,六十餘萬字;成為我國最早前往西域求法的僧人。西晉太康三年(282)遣弟子弗如如檀(意譯法饒)等,送回洛陽;至惠帝元康元年(291)始由竺叔蘭、無羅叉(又名「無叉羅」)等於陳留水南寺譯出,即〔放光般若經〕二十卷。士行本人則終生滯留西域;太康三年(西元282)示寂於于闐,世壽八十。 自吳‧支謙譯出〔道行般若經〕之異譯本〔大明度無極經〕六卷,首開我國研究般若學之風;而朱士行的西行求法,則更加促進西晉般若學的興盛,一時學者如帛法祚、支孝龍、竺法蘊、康僧淵、竺法汰、于法開等,或加以注疏,或從事講說,莫不藉〔放光般若經〕來弘揚般若學說。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朱士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