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密紋波灰蝶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Prosotas dubiosa asbolodes Hsu & Yen, 2006 密紋波灰蝶 Prosotas dubiosa asbolodes Hsu & Yen, 2006 密紋波灰蝶。本種成蟲展翅寬約17–23mm。成蟲前翅略為三角形、前緣及外緣稍微弧形,後翅略似圓形。雄蝶翅背面為灰暗藍紫色。翅腹面淺褐色,前翅外緣有鑲白邊的兩排暗褐色斑紋列,翅中央有一排鑲白邊的暗褐色短紋、往內有一個類似的斑紋、近翅基也有類似的一排斑紋。後翅有類似前翅的斑紋,但排列方式不同,且在臀區處有兩個間隔橙紋的黑色小圓斑,另在後翅外緣還有一個明顯的橙環黑色(外側鑲亮鱗)大圓斑。雌蝶翅背面與雄蝶明顯不同。翅背面為暗褐色,前翅基部至翅中央以及後翅基部有少許紫藍色閃鱗。翅腹面斑紋與雄蝶類似。 本種幼蟲之寄主植物為豆科的金合歡、金龜樹及雨豆樹。雌蟲產卵於寄主植物的花苞間細縫,卵為淺黃綠色扁圓形,表面具緻密細紋,外覆透明膠狀物。幼蟲為淺綠色,體背有白色及褐色斑紋。幼蟲取食寄主植物的花及花苞,老熟幼蟲在寄主植物附近化蛹。蛹為淺黃褐色縊蛹,體表有黑褐色斑紋。 本種成蟲與姬波紋小灰蝶(P. nora formosana)相似,而最大辨別特徵是本種後翅無尾突,而後者則具有尾突;此外,本種後翅腹面的波紋列之間較後者密集,也可用以區分兩者。 P. dubiosa分布廣泛,包含於印度、斯里蘭卡、東南亞、中國大陸、澳洲、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等地區。臺灣產者為臺灣特有亞種,一年多世代,全年可見,成蟲常在寄主植物附近活動。分布於臺灣南部平地至低海拔地區。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密紋波灰蝶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科名: 小灰蝶科
中文亞科名: 藍灰蝶亞科
中文族名: 藍灰蝶族
拉丁種小名: dubiosa
拉丁族名: Polyommatini
拉丁亞科名: Polyommatinae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Lycaenidae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中文總科名: 鳳蝶總科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亞種名: asbolodes
拉丁屬名: Prosotas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中華民國
中文目名: 鱗翅目
拉丁目名: Lepidoptera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總科名: Papilionoide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密紋波灰蝶
英文名: Prosotas dubiosa asbolodes
描述:
小型灰蝶。有雌雄二型性。軀體背側黑褐色,腹側灰白色或白色。前翅外緣、前緣弧形。後翅無尾突。雄蝶翅背面暗灰紫色;雌蝶常有小片藍色紋。翅腹面底色灰褐色,前、後翅中央及亞基部各有一組兩側鑲白線之帶紋列,中室端也有類似短條。前、後翅亞外緣均有暗色紋及重白線組成之帶紋。CuA1室有黑斑、橙色弦月紋及銀色紋形成之眼狀斑。臀區有黑斑、橙色紋及銀色紋。緣毛淺褐色。
分布:
分布於臺灣本島中、南部低海拔地區以及蘭嶼。臺灣以外廣泛見於東洋區及澳洲區。
作者: 徐堉峰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