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認知重組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作者: 廖鳳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認知重組係泛指用以直接改正導致個體不適應行為或情緒反應的心理治療或諮商的方法而言。許多認知取向的治療者或諮商員會採用此種方法進行改變個體的工作,例如理情治療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便認為個體的心理疾病或情緒困擾是緣於他們具有某些核心非理性信念(the ""core"" irrational beliefs)所致,而改變這些非理性信念的方法要先說明這些非理性信念對於造成個體情緒及行為困擾的決定性作用,然後以具體的情緒事件為例,分析個體在何種情境之下引發那些非理性想法,使個體對自己不適應的思考組型有所覺察;然後以辯駁的方式幫助患者改變非理性信念,發展理性的思考方式。除了理情治療法之外,認知治療(cognitive therapy)亦發展出類似的治療方式,不過認知治療專家用以改變個體不良認知的方法比較溫和,他們通常採取較多同理反映的方式,使個體自行發現思考的謬誤,並且自行修正及發展適應的認知內容。認知行為治療法(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則採用自我教導訓練(self-instructional training)的方法,直接告知患者造成其困擾的負向內在語言(negative inner talk)為何,並設計一套更適應有效的正向內在語言,令患者以自言自語的方式進行自我教導,用以替代原有的負向內在語言。
  認知重組的方法要真正成功,通常在進行認知修正及練習之後,要鼓勵患者在其原本感到困擾的真實情境中試用其修正後的新認知內容,因此治療者常會給予患者實際應用的家庭作業。一般而言,治療所需的次數約十二至二十次的治療單元,約三至五個月時間(視困擾程度及患者情況而可能略有變動),屬於短期心理治療的方式之一。可以採用此種治療方式的困擾問題包括:輕微到中度的憂鬱症狀,長期易怒的個性,兒童的衝動、過度活動或攻擊行為,學生的考試焦慮,緊張導致的頭痛現象,社交焦慮,慢性疼痛,輕度的恐懼症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認知重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