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頻率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pín lǜ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ín lǜ
解釋:
  1. 具有波動性的聲波或電磁波,於某一定點,每單位時間經過的波數。計算公式為:頻率=速率/波長,以赫茲(Hz)為單位。
    【例】低頻率、特高頻率
  2. 指某一事物在一定時間與範圍內出現次數的數率。
    【例】近年此地發生地震的頻率有逐年升高之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頻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ín lǜ
解釋:
1.具有週期性的變化或運動,如鐘擺、聲波或電磁波等,於某一定點,每單位時間的週期數稱為頻率。以赫茲(Hz)為單位。
2.某件事情在單位時間內發生的次數。如:「這半年內,火災發生的頻率很高,公共安全要特別加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頻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requenc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音波之週期性現象,即每秒該音波振動之次數,一般以赫茲(Hz; cycle/sec)作為頻率之單位。至於人耳的聽覺範圍,對於健康成年人耳朵所能聽到的頻率範圍在20~20000 Hz之間,較敏感的則介於1000~4000 Hz之間。另聲音之高低受頻率影響,頻率低於20Hz稱超低頻音(Infrasound),高於20000 Hz則稱超高頻音(Ultrasound)。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frequency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交變信號在單位時間內的周期數。通常用每秒鐘變化的次數來度量,其單位為赫(Hertz)。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Frequency
作者: 朱則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般而言,頻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事情發生的次數。在物理學中,頻率指在單位時間內,通過固定點的次數。也就是週期運動的物體(或某種能量),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運動週期數或振動次數。
  無線電波、音波、光波的運動方式與水波相似,是一起一伏的方式,依固定規率上下波動。由正波到負波(由上向下),再由負波到正波(由下至上)的一次過程,稱為一「週波」或一「赫茲」(Hertz, 簡稱Hz)。而每秒鐘所產生的週波數,即為無線電波或音波的頻率,以「赫茲」為基本計算單位。一個頻率為50赫茲(50Hz)的音波,所代表的意義即是每秒鐘週波數為50次。而1,000赫茲(1,000Hz)的頻率則直接標示為一千赫茲(Kilo Hertz, 簡稱KHz)。
  無線電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樣,約為音波的九十多萬倍,因此為一高頻率波,通常都在萬赫以上,因此以千赫為基本的頻率單位。若頻率更高,以兆赫(Mega Hertz, 簡稱MHz)甚或秭赫(Giga Hertz, 簡稱GHz)為標示單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frequency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指單位時間內相同現象重覆發生之次數。例如空間某處光波的頻率為該處相同平均光強度每秒重現之次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頻率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