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綜視模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ixed Scanning Model
作者: 黃昆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綜視模式」是一種決策的方式,是艾齊尼(Amitai Etzioni)結合理性模式(rational model)和漸進模式(incremental model)所發展而成。綜視模式係指決策者在制定政策時,先以理性模式決定決策方向,再以漸進模式訂定詳細執行辦法。
  理性模式需要最完整的資料,以作最佳的選擇,所以在實際的決策情境中,並不常見,漸進模式也被批評僅會反映有力量有組織的團體的利益,並且僅尋求短程而墨守成規維持現狀的政策,忽視根本的革新。艾齊尼提出綜視模式,綜合了理性模式和漸進模式的觀點,並舉氣象衛星建立全球氣候觀察系統為例加以說明。
  理性模式的決策方式會使用能從事仔細觀察的照相機,徹底檢視氣候狀況,並盡可能安排檢視整個天空,如此雖少疏漏,但將面臨無數的細節,花費巨資去分析,也將影響行動能力。漸進模式的決策方式則將焦點集中在最近氣候發展型態相似的區域或少數鄰近的區域中,如此耗資較小,唯將忽視發生在其他區域值得重視的氣候資訊。
  艾齊尼以為綜視決策模式包涵了上面兩種觀測方式,即使用兩種相機進行觀察,一個是廣角相機,檢視所有天空,但不是很仔細,第二個是狹角相機,瞄準第一個相機所顯示的重要區域,並作深入的檢查。艾齊尼認為如此或許可能忽略了只有詳細狹角相機才可檢視出來的毛病,但是應不至於像漸進決策模式,可能忽視了不熟悉區域內明顯的毛病。
  綜視決策模式調節了理性決策模式及漸進決策模式,考慮了兩者的優點,避免偏頗。教育決策者在面臨比較穩定保守的決策環境時,可考慮增加漸進模式的比重,反之在面臨需要急劇變革的決策環境時,則應多增加理性模式的比重。也就是說當教育環境趨向穩定,社會不希望變革帶來不安定因素時,決策者可多採取漸進式的教育政策,當教育遭遇很大的挑戰,非進行基本的變革不足以回應挑戰時,決策者應多使用理性決策的成分。
  艾齊尼所創的綜視決策模式,雖有其優點,但是艾氏並未詳細說明這個模式應如何運作?吾人亦無法了解理性模式和漸進模式應如何混合?其混合的程度應至何種程度?這是綜視決策模式有待加強之處。然而艾齊尼提醒我們各種決策的規模和對社會的影響並不相同,我們可視問題的性質和所處環境,採取不同程度的決策方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綜視模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