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熟練學習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stery Learning
作者: 郭玉霞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熟練學習或精熟學習是由卡羅(John B. Carroll)與布魯姆(Benjamin S. Bloom)發展出來的,這種學習方式的特色是教師將教材分成較小的單元,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後,再進行形成性評量。依據評量結果找出學生的學習問題,再進行校正活動、再次評量,直到學生達到熟練為止。
  熟練學習的中心觀點源自於卡羅對於性向的看法。傳統上,性向被認為是與學生成就有關的一項特質;性向愈高,學習得愈多。卡羅則將性向視為個人要學習某項教材所須的時間量,學生性向低,只要花較多的時間也可達到性向高者所達到的熟練程度。此外,若配合學生性向上的差異而施與不同的教學型態,學生會學得更有效率。卡羅認為一個學生的學習程度是下列五個因素的函數:學習的時間、學生的毅力、教學品質、學生了解教學的能力,以及學生的性向。而教學的安排,就在於決定課程組織,這個組織必須使學生有足夠的學習時間,從適當的教學法中得到幫助、磨練毅力,以及在了解學習任務上得到協助。
  布魯姆同意卡羅對於性向以及上述五個學習因素的觀點,並進一步提出實證研究的結果來支持卡羅的主張。布魯姆認為影響學生學習成敗的因素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不可變的因素如智力、社經背景等;另一類是可變的因素,如認知的起點行為、教學品質等,而熟練學習屬於後者。熟練學習的假設是:倘若教學有系統地進行,學生學習遇到困難能得到協助,學生有達到熟練程度的足夠時間,有清楚明確的熟練目標,則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熟練預定的教材。
  熟練學習法的關鍵在於個別化的校正教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錯誤或遇到困難,這些錯誤或困難經診斷測驗測出後,教師可安排兩三位學生組成小組,定期集會以改正錯誤或解決困難,教師亦可提供各種替代的學習機會,如充實活動或補救活動,以增加學生的學習時間。
  熟練學習的教學過程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引導階段,教師利用上課時間告訴學生他們要學習的內容,如何學習,熟練標準評量程序及成績評定方式等,要強調的是凡是達到事先決定的標準者,即得A等成績,其人數沒有限制,每位學生的成績不與其他學生的成績比較。第二階段是正式教學階段,教師事先編好單元教材及每一單元的形成性評量,依序進行每一單元的教學、評量、校正活動、二次評量,直到學生達到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熟練標準。全部單元結束後再進行總結性評量,依此評定成績。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熟練學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