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矯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ǎo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ǎo |
解釋:
[動] 1.把彎曲的物體弄成直的。《荀子.性惡》:「故枸木必將待檃栝烝矯然後直。」《漢書.卷六四.嚴安傳》:「今天下鍛甲摩劍,矯箭控弦。」 2.糾正、匡正。如:「痛矯前非」。《漢書.卷一○.成帝紀》:「民彌惰怠,鄉本者少,趨末者眾,將何以矯之?」 3.高舉。通「撟」。《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唐.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輕鯈出水,白鷗矯翼。」 4.詐稱、假託。如:「矯命」、「矯敕」。《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矯陳王命,拜梁為楚王上柱國。」 5.違背、違逆。《韓非子.問辯》:「官府有法,民以私行矯之。」《淮南子.俶真》:「賢人之所以矯世俗者,聖人未嘗觀焉。」 [形] 強健。《禮記.中庸》:「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 [名] 姓。如漢代有矯望。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矯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代一種揉箭使箭變直的箝子。《說文解字.矢部》:「矯,揉箭箝也。」清.段玉裁.注:「箭者,矢竹所為矢也。不言矢言箭者,矯施於笴不施於鏑羽也。箝,籋也。」清.徐灝.箋:「操箭欲其直也。」 2. 使彎曲物體變直。《荀子.性惡》:「故枸木必將待檃栝烝矯然後直。」《漢書.卷六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嚴安》:「今天下鍛甲摩劍,矯箭控弦。」 3. 糾正、匡正。如:「矯正」。《漢書.卷一○.成帝紀》:「民彌惰怠,鄉本者少,趨末者眾,將何以矯之?」《晉書.卷五六.列傳.孫楚》:「舉獨行君子可惇風厲俗者,又舉亮拔秀異之才,可以撥煩理難,矯世抗言者,無繫世族,必先逸賤。」 4. 抑制。《墨子.非命下》:「不而矯其耳目之欲,而從其心意之辟。」《荀子.性惡》:「是以為之起禮義,制法度,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 5. 詐稱、假託。如:「矯命」、「矯敕」。《戰國策.齊策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矯陳王命,拜梁為楚王上柱國。」 6. 違背、違逆。《韓非子.問辯》:「官府有法,民以私行矯之。」《淮南子.俶真》:「賢人之所以矯世俗者,聖人未嘗觀焉。」 7. 強健。如:「矯健」、「矯捷」。《禮記.中庸》:「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 8. 高舉。通「撟」。晉.陶淵明〈歸去來辭〉:「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唐.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輕鯈出水,白鷗矯翼。」 9. 姓。如漢代有矯望。 |
|
注音: | ㄐㄧㄠ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矯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