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制度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ào yù zhì dù |
解釋:
整個教育事業的體系、法制。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教育制度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Education as an Institution |
作者: | 林進材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社會為滿足其成員的社會需要,形成一系列相關的價值觀念及行為型態,再經過制度化(Institutionalization)的過程,便建立了社會制度,家庭制度、經濟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制度等,都是循此模式建立的。教育制度也循此模式建立,而成為一種社會制度。 社會成員或為象徵地位,或為發揮實用功能-如謀職、提高社會地位等,而有接受教育的需求。為滿足不同的教育需求,形成不同的教育價值觀念,如以前英才教育的觀念、現代全民教育的觀念;以前區分受教對象的觀念,現代教育機會均等的觀念。價值觀念轉而影響行為型態,例如英才教育及區分受教對象的觀念,形成雙軌的學校系統;全民教育及機會均等的觀念,則形成單軌的學校系統。這類學校系統經過普遍實施,為社會成員所接受後,便成為正式的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經由自然之演變與人為之立法和計畫而逐漸形成之教育體制。正式教育制度形成後,對各種教育措施與教育行政機關有相當的拘束力與影響。 教育制度的發展,依據其所遵循的途徑與理論,又分之為演進式、革命式、模擬式與改造式等四種:演進式的教育制度是由自然的生長而成,而並非由任何計畫或是立法而形成;革命式、模擬式與改造式的教育制度是由人為而形成的;革命式的教育制度是完全推翻先前的制度而重新建立新的制度;模擬式的教育制度是模仿某一國的教育制度;改造式的教育制度是介於革命式與模擬式之間的制度,以原有的制度為主體,參考別國的制度以截長補短。 一般而言,教育制度又分為學校制度與教育行政制度二部分:學校制度是指各級各類學校,上下相互銜接,左右相互聯貫而經過國家認可之制度;教育行政制度是指中央與地方所設置之教育行政機關,依其設置的性質、地位與權力,分為上、中、下各層次之行政系統。教育制度的變革,受國家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因素之影響;當一國之政治、社會、經濟、文化有所變化時,其教育制度亦必隨之而改變。 我國教育制度對於經濟發展、社會流動、民主政治之實施均有決定性的影響。為了實際需要,仍不斷地調整改進以適應實際的社會變遷。 正式的教育制度形成以後,和其他社會制度一樣,因為社會需要的改變,價值及行為隨之更張,另一制度化的過程會修改原有的制度,建立新的教育制度。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