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等教育改革基本原則](美國) - 教育百科
[ | |
中 | |
等 | |
教 | |
育 | |
改 | |
革 | |
基 | |
本 | |
原 | |
則 | |
] | |
( | |
美 | |
國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ardinal Principles of Secondary Education] (USA) |
作者: | 單文經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美國全國教育協會於一九一一年成立中等教育改造委員會(Commission on Reorganization of Secondary Education),網羅當時全國教育界領袖,分成十六組,並由十六組主席會同數名權威學者,另行組織審查委員會(reviewing committee)。經六、七年之研究,於一九一八年提出報告,並由美國聯邦教育署刊布,名為[中等教育改革基本原則](Cardinal Principles of Secondary Education),而為美國教育史上最有名的、且引用最廣的文獻之一。此一文獻,提出的七項中等教育目標,迄今仍為美國乃至於世界各國辦理中等教育的圭梟。茲逐項介紹如下: 1.健康(health):在中等教育階段,健康最為重要。學校應與家庭、社會合作,計畫體育活動,加強學生的體能,培養其健康習慣,以維其身體的健康。2.熟習基本工具學科(command of fundamental tool subjects):應在小學的基礎之上,繼續增進學生讀書、寫字、算術、說話、作文等的基本能力,以滿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及日後求學或就業的基礎。3.家庭的良善分子(worthy home-membership):學校應協助學生對目前家庭的職責採取積極的態度,並且使其了解家庭對於個人發展的重要性,進而培養其有關良善的家庭分子應具備之各種品質。4.職業的效率(vocational efficiency):學校應使學生認識職業對於個人與社會的意義,並培養其為個人及家人獨立謀生的能力和興趣。5.公民資格(citizenship):學校應培養學生,成為一個能在鄰里、市鎮、州邦中,善盡職責,並且具有正確國際觀的善良公民。6.善用閒暇時間(worthy use of leisure):學校應培養學生有能力運用音樂、藝術、文學、戲劇、社交等各項活動,從事其閒暇時間的生活,以充實其精神生活,進而發展其人格。7.陶冶道德品格(ethical character):民主社會中的中等教育,應以學生道德品格的陶冶,為最重要的目標。學校應明智選用各科之內容及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高尚的品格。學校更應設法增進學生相互之間及師生間之交往接觸,以使學生在良好的氣氛中,習得負責、創新、服務、民主等道德品質。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