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告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ㄎㄡˇ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7
  • 漢語拼音 [一]gào[二]gù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ㄙㄨˋㄕㄨㄛㄉㄨㄟˋㄖㄣˊㄕㄨㄛㄖㄨˊ:「ㄅㄠˋㄍㄠˋ」、「ㄋㄧˇㄍㄢˇㄎㄨㄞˋㄍㄠˋㄙㄨˋㄉㄚˋㄐㄧㄚㄕˊㄑㄧㄥˊ。」
  2. ㄑㄧˇㄙㄨˋㄎㄨㄥˋㄍㄠˋㄖㄨˊ:「ㄍㄠˋㄈㄚ」、「ㄩㄢˊㄍㄠˋ」、「ㄅㄟˋㄍㄠˋ」、「ㄍㄠˋㄓㄨㄤˋ」。
  3. ㄑㄧㄥˇㄑㄧㄡˊㄖㄨˊ:「ㄍㄠˋㄐㄧㄚˋ」、「ㄍㄠˋㄖㄠˊ」、「ㄍㄠˋㄘˊ」、「ㄍㄠˋ退ㄊㄨㄟˋ」。
  4. ㄅㄧㄠˇㄇㄧㄥˊㄖㄨˊ:「ㄗˋㄍㄠˋㄈㄣˋㄩㄥˇ」。
  5. ㄒㄩㄢㄅㄨˋㄏㄨㄛˋㄅㄧㄠˇㄕˋㄓㄨㄤˋㄎㄨㄤˋ˙ㄉㄜㄔㄨㄒㄧㄢˋㄖㄨˊ:「ㄍㄠˋㄕˋ」、「ㄍㄨㄥㄍㄠˋ」、「ㄍㄠˋㄐㄧˊ」、「ㄍㄠˋㄐㄧㄝˊ」、「ㄉㄚˋㄍㄨㄥㄍㄠˋㄔㄥˊ」。
  6. ㄍㄨㄟㄑㄩㄢˋㄖㄨˊ:「ㄓㄨㄥㄍ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ào
解釋:
  1. 訴說、向人說明。
    【例】告訴、報告、告退
  2. 請求。
    【例】告饒、告假、告貸
  3. 揭發、提出訴訟。
    【例】告狀、控告
  4. 對大眾宣布的語言或文字。
    【例】公告、廣告、文告
  5. 規勸。
    【例】忠告
  6. 訴訟的兩方。
    【例】原告、被告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告朔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ào
解釋:
[動]
1.訴說、報告。如:「告訴」、「告退」。《詩經.大雅.江漢》:「經營四方,告成于王。」
2.請求。如:「告饒」、「告假」、「告貸」。《國語.魯語上》:「國有饑饉,卿出告糴,古之制也。」
3.揭發、提出訴訟。如:「告狀」、「控告」。《韓非子.姦劫弒臣》:「商君說秦孝公以變法易俗,而明公道,賞告姦,困末作而利本事。」
[名]
1.對大眾宣布的語言或文字。如:「公告」、「廣告」、「文告」。
2.訴訟的兩方。如:「原告」、「被告」。
3.休假。宋.蘇軾〈乞郡劄子〉:「遣使存問,賜告養疾。」
4.姓。如戰國時有告不害。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規勸。參見「忠告」條。
[名]
參見「告朔」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控告。提出法律訴訟。
  2. [[動] ] 揭發。
  3. [[動] ] 請求。
  4. [[動] ] 主動陳述事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ㄍㄠˋ

1. 訴說、報告。《說文解字.口部》:「告,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詩經.大雅.江漢》:「經營四方,告成於王。」宋.陸游〈示兒〉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 請求。《國語.魯語上》:「國有饑饉,卿出告糴,古之制也。」《醒世姻緣傳》第六○回:「嘴裡像念豆兒佛的一樣告饒,方才饒了打,罰跪了一宿。」

3. 揭發罪狀,提出訴訟。《韓非子.姦劫弒臣》:「商君說秦孝公以變法易俗,而明公道,賞告姦,因末作而利本事。」《史記.卷一二五.佞幸列傳.序》:「及文帝崩,景帝立,鄧通免,家居。居無何,人有告鄧通盜出徼外鑄錢。」

4. 對大眾宣佈之語言或文字。《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上聞之,乃使相如責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5. 休假。《漢書.卷九○.酷吏傳.嚴延年》:「取告至長安。」宋.蘇軾〈乞郡劄子〉:「遣使存問,賜告養疾。」

6. 訴訟之雙方。《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生就討過筆硯,寫了息詞,同著原告、被告、中證,一干人進府裡來。」

7. 姓。如戰國時有告不害。

㈡ㄍㄨˋ

「告朔」:朔,每月初一日。告朔乃古代一種祭祀儀式。天子於歲末時,將來年每月之曆書頒予諸侯,諸侯拜受,藏於祖廟,每月朔日,以活羊祭告於廟,然後聽政。《周禮.春官.大史》:「頒告朔於邦國。」

注音: ㈠ㄍㄠˋ ㈡ㄍ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告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