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師的自我形象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lf-image of Teachers
作者: 陳奎憙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師對其本身角色的期望;構成教師自我形象。教師的自我形象不僅影響班級教學與師生關係,同時還影響教師團體的聲望與地位。柯布(J. Kob)曾研究德國四所中學八十二位教師的自我形象,結果發現兩種不同的類型:一為教育中心型,二為學術中心型。教育中心型重視教師所具備之教育功能,不重視自己的學術背景,他們認為教育工作,應注重教育專業知能與教學技術,學術素養應居其次。學術中心型則相反,他們根據自己的學術背景及對於專門科目的知識,懷有角色期望:認為自己是學者或從事某一專門科目(如文學、科學、音樂、藝術等)教學的人。這類教師不認為教學本身重要,而認為教學只是應用自己專精知識的活動或過程而已。
  我國林清江於民國六十年曾從事教師角色調查研究,其中有關教師的自我角色期望的主要發現包括:教師應居於朋友地位輔助學生(國小國中教師),或應居於尊長地位教導學生(高中高職教師);對學生永遠表示友愛;教師應以教學為重,避免行政干擾(中學教師),或應兼顧教學與行政工作(國小教師);應積極參與學校決策;在校內外均須特別注意本身的行為,維護教師的風範;教學之餘酌量參加社區活動,協助解決社會問題;隨時注意社會變遷。此外,我國教師認為:教師待遇太低,未受社會適當之尊崇;教師因為學非所用或工作條件太差,而有轉職轉業現象;教師對於學生控制力量逐漸減少等。這些看法,值得注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師的自我形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