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臺灣蟬寄甲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Sandalus taiwanus Lee, Satô and Sakai, 2005 臺灣蟬寄甲 蟬寄甲科(Rhipiceridae)是鞘翅目的一個小科,全世界已知種類只有7屬約100種。中型甲蟲,成蟲體型壯碩,頭部跟身體的比例較小,具有發達的大顎和扇狀的觸角,翅鞘頗長,跗節型式為5-5-5(前、中、後足皆5節跗節),跗節1–4或2–4節下有葉狀墊。本科生態相當特殊,幼蟲會以蟬的若蟲為食,故名蟬寄甲。成蟲交配後,雌蟲將大量的卵產在蟬會聚集的樹的樹皮裂縫中,卵隨大雨沖刷落地,孵化的幼蟲是可以自由活動的三爪型幼蟲,主動在土壤中搜尋蟬的若蟲,找到之後轉變成為蠐螬型的幼蟲,營外寄生,取食蟬的幼蟲,屬於幼蟲形態會大幅轉變的過變態(hypermorphosis)類型。 臺灣有1屬3種蟬寄甲,分別是曹(紹)達蟬寄甲(Sandalus sauteri Emden)、日本蟬寄甲(S. segnis Lewis)和臺灣蟬寄甲(S. taiwanus Lee, Satô and Sakai),曹達蟬寄甲又分為臺灣和蘭嶼兩個亞種。日本蟬寄甲分布在臺灣北部與東北部,其他兩種則是在中部與南部。本種體長1.3–1.8cm,前胸背板後側緣沒有明顯凹陷,翅鞘點刻較不明顯,可藉此與其他兩種區辨。 臺灣特有種,分佈在南部山區。成蟲春季和夏季出現,白天活動,雄蟲較常見到在林下飛行,雌蟲則多半發現於樹幹上。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臺灣蟬寄甲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拉丁科名: Rhipiceridae
中文目名: 鞘翅目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中文科名: 蟬寄甲科
拉丁屬名: Sandalus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中華民國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種小名: taiwanicus
中文綱名: 昆蟲綱
拉丁目名: Coleoptera
拉丁綱名: Insect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臺灣蟬寄甲
英文名: Sandalus taiwanicus
描述:
體長13.4-17.7 mm,體寬6.0-7.1 mm;身體呈黑褐色;身體密生黃褐色柔毛;雄蟲觸角扇形,第三節到第十一節具非常長且扁平的分枝,雌蟲觸角的分枝較短,成櫛齒狀;前胸背板密生點刻,分成兩種不同大小,大的點刻遠比小點刻數量少,後側角處不具角狀突起;翅鞘上縱脊明顯,具微細點刻。此種因前胸背板上大的點刻非常少且前胸背板近後側角處不具角狀突起可與其他種類區辦。
分布:
作者: 李奇峰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