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薩拉邦舞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arabande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舞類型名。巴洛克時期的一種三拍子舞曲,在法國和德國這類舞都採用慢的速度,它的節奏特色為第二拍是附點音符,樂曲開始時沒有上拍,終止在第三拍上。其曲式通常都是二段式,樂句是由規則對稱的4或8小節組成,旋律簡單,可自由加入許多裝飾音,在巴洛克時期的舞蹈組曲中,薩拉邦舞曲通常都被安置在《庫朗舞曲》(Courante)之後。關於薩拉邦舞的來源有不同的說法,但多數學者認為它可能是來自阿拉伯摩爾人(Arabie-Moorigh)的舞蹈。十六世紀時流行於墨西哥及西班牙,稱為Zarabonda,它原是一種快節奏的舞蹈,用響板和吉他伴奏。但因歌詞淫蕩、動作挑逗,曾於1583年被西班牙王飛力浦二世(Philip Ⅱ)禁止,但它在民間仍經常演出,後來還傳到義大利,一直到巴洛克後期為止。義大利早期有很多薩拉邦舞的音樂留傳在十七世紀的吉他樂譜中,大都屬快節奏樂曲。西元1588年被引入法國宮廷演變成一種莊嚴高貴的慢舞,普雷弗(J. Playford, 1623-1687)描寫法國薩拉邦舞蹈的步法:為四步前進,接四步後退,然後男女站成兩排,讓其中一對舞者在兩排中間,以簡單的跑、跳動作穿過。許多十七世紀早期的薩拉邦舞曲留存在魯特琴和大鍵琴的樂譜中。盧利(J. B. Lully, 1632-1687)和拉摩(J.P. Rameau, 1683-1764)的芭蕾劇尤愛安插薩拉邦舞。德國作曲家如赫符洛伯格(J. J. Froberger, 1616-1667)和巴赫(J. S. Bach, 1685-1750)等,都愛使用法國式的薩拉邦舞於舞蹈組曲的中,並追隨傳統以附點音符置在第二拍的特色 ── 舞蹈組曲的舞曲順序為:《阿勒曼舞曲》(Allemande)、《庫朗舞曲》(Courante)、《薩拉邦舞曲》(Sarabande)和《吉格舞曲》(Gigue)。英國的作曲家如菩賽爾(Henry Purcell, 1659-1695),所寫的薩拉邦舞曲則綜合法國和義大利傳統。
參照: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l998.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薩拉邦舞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