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醞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ㄋㄧㄤˋㄗㄠˋㄖㄨˊ:「ㄩㄣˋㄐㄧㄡˇ」。
  2. ㄓˇㄐㄧㄡˇㄖㄨˊ:「ㄇㄧㄥˊㄩㄣˋ」、「ㄇㄟˇㄩㄣˋ」、「ㄐㄧㄚㄩㄣˋ」。
  3. ㄩㄣˋㄋㄧㄤˋㄅㄣˇㄓˇㄋㄧㄤˋㄐㄧㄡˇㄅㄧㄢˋㄏㄨㄚˋ˙ㄉㄜㄍㄨㄛˋㄔㄥˊㄧㄣˇㄕㄣㄓˇㄕˋㄑㄧㄥˊㄔㄥˊㄕㄡˊㄑㄧㄢˊ˙ㄉㄜㄎㄠˇㄌㄩˋㄏㄨㄛˋㄍㄡˋㄖㄨˊ:「ㄓㄜˋㄕˋㄓㄥˋㄗㄞˋㄩㄣˋㄋㄧㄤˋㄓㄨㄥㄕˊㄐㄧㄕㄤˋㄨㄟˋㄔㄥˊㄕㄡ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醞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ùn
解釋:
  1. 釀造。
    【例】醞釀、醞酒
  2. 指酒。
    【例】名醞、美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ùn
解釋:
[動]
1.釀酒。三國魏.曹植〈酒賦〉:「或秋藏冬發,或春醞夏成。」《北史.卷九一.列女傳.魏胡長命妻張氏傳》:「張以姑老且患,私為醞之,為有司所糾。」
2.逐漸形成。參見「醞釀」條。
[名]
借指酒。宋.陸游〈上巳〉詩:「名花紅滿舫,美醞綠盈甔。」《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六碗時新果子,一架攢盒佳肴美醞。」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釀酒。《說文解字.酉部》:「醞,釀也。」三國魏.曹植〈酒賦〉:「或秋藏冬發,或春醞夏成。」《北史.卷九一.列女列傳.魏胡長命妻張氏》:「張以姑老且患,私為醞之,為有司所糾。」

2. 酒。《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列傳.王績》:「故事,官給酒日三升,或問:『待詔何樂邪?』答曰:『良醞可戀耳!』」宋.陸游〈上巳〉詩:「名花紅滿舫,美醞綠盈甔。」《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佔花魁》:「六碗時新果子,一架攢盒佳餚美醞。」

3. 「醞釀」:

⑴ 製酒。《後漢書.卷七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呂布》:「布禁酒而卿等醞釀,為欲因酒共謀布邪?」《元史.卷一○.世祖本紀七》:「以時雨霑足,稍弛酒禁,民之衰疾飲藥者,官為醞釀量給之。」

⑵ 比喻逐漸受感染、變化而成。《淮南子.本經》:「以相嘔咐醞釀,而成育群生。」宋.蘇軾〈又一首答二猶子與王郎見和〉詩:「詩書與我為麴糱,醞釀老夫成搢紳。」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然後博取盛唐名家,醞釀胸中,久之自然悟入。」

⑶ 比喻做準備工作。如:「醞釀罷工。」《資治通鑑.卷二五.漢紀十七.宣帝地節四年》:「豈徒霍氏之自禍哉?亦孝宣醞釀以成之也。」

4. 溫厚、含蓄。如:「風流醞藉。」《字彙.酉部》:「醞,醞籍,含蓄也。」《漢書.卷七一.雋疏于薛平彭傳.薛廣德》:「廣德為人,溫雅有醞藉」《隋書.卷七五.儒林列傳.元善》:「然以風流醞藉,俯仰可觀,音韻清朗,聽者忘倦。」

注音: ㄩㄣ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醞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