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驚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ㄣㄓㄨㄥㄏㄞˋㄆㄚˋㄦˊㄅㄨˋㄖㄨˊ:「ㄐㄧㄥ」、「ㄕㄡˋㄐㄧㄥ」、「ㄐㄧㄥㄏㄨㄤ」。
  2. 使ㄕˇㄕㄡˋㄐㄧㄥㄖㄨˊ:「ㄉㄚˇㄘㄠˇㄐㄧㄥㄕㄜˊ」、「ㄐㄧㄥㄊㄧㄢㄉㄨㄥˋㄉㄧˋ」。
  3. ㄔㄨㄏㄨㄧˋㄌㄧㄠˋ˙ㄉㄜㄖㄨˊ:「ㄐㄧㄥㄒㄧˇ」、「ㄐㄧㄥㄧㄚˋ」、「ㄐㄧㄥㄑㄧˊ」。
  4. ㄎㄜˇㄆㄚˋ˙ㄉㄜㄒㄧㄚˋㄖㄣˊ˙ㄉㄜㄖㄨˊ:「ㄐㄧㄥㄊㄠˊㄏㄞˋㄌㄤ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驚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g
解釋:
  1. 害怕、恐懼。
    【例】驚慌、驚駭、震驚
  2. 使害怕、恐懼。
    【例】驚天動地、打草驚蛇、驚世駭俗
  3. 可怕的、嚇人的。
    【例】驚濤駭浪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ng
解釋:
[動]
1.馬因突來的刺激而行動失常,不受控制。《說文解字.馬部》:「驚,馬駭也。」《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有一人從橋下走出,乘輿馬驚。」
2.害怕、恐懼。如:「驚慌」、「驚怕」。《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3.震動、震撼。如:「驚天動地」、「打草驚蛇」。《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顯恐事敗,即具以實語光,光大驚。」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詩:「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4.被觸動、擾亂。如:「驚擾」。晉.陶淵明〈詠荊軻詩〉:「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唐.杜甫〈春望〉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a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吃驚、害怕。
  2. [[動] ] 驚嚇他人。
  3. [[副] ] 恐怕。
反義詞: 毋驚
音讀: ken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解釋:
  1. 驚(~蟄)
音讀: ki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驚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