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威加諾,莎維託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Vigano, Salvatore (1769-1821)
作者: 謝庭芝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義大利芭蕾舞者,編舞家兼作曲家,他生於拿波里,從小就在他的父親歐諾拿多.威加諾(Onorato Vigano)及母親瑪麗亞.艾絲特.波切利尼(Maria Ester Boccherini)的教導下學芭蕾舞,而他的舅舅魯基.波切利尼(Luigi Boccherini)則從作曲方面指導他。因此日後,他得以為自己所編的芭蕾舞作品譜曲。他在父親羅馬的舞團□,以喬裝成一個女子的角色開始其舞蹈生涯。1788年應聘到馬德里,在那裡遇到一世恩師尚.道貝瓦(Jean D´Auberval),對他的舞蹈生涯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接著和他西班牙籍的妻子瑪麗亞.梅迪娜(Maria Medina)隨道貝瓦到法國、英國、布魯塞爾、威尼斯巡迴演出,特別是曾在威尼斯聖.薩米耶勒劇院(the Teatro alla San Samuele)駐團演出。1793年在威尼斯改編了第一首舞劇《園丁的女兒》(La Fille Mal Gardée),稍後在各地為不同的舞團改編十九世紀芭蕾舞碼,以歷史為重心,採用類似文學和音樂的主題,讚頌英雄或悲劇女英雄的事跡。這些作品在奧地利和義大利特別風行,甚至貝多芬(Beethoven)亦曾為他編寫芭蕾舞曲《普羅米修士的創作》(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1813)。從1799年到1803年在維也納,以及從1813年到1821年在米蘭期間是他一生中最風光也最多產的時期,他叫座的舞碼有:《迷宮》(Dédale, 1813),《奧賽羅》(Othello, 1818),《泰坦族》(Les Titans, 1819)等等。從威加諾作品的名稱可以看出他仿如一個沉迷在十九世紀國王,英雄故事的少年郎。法國名作家斯當達(Stendhal)非常崇拜他,認為他的風格創新,對於當代舞壇有著相當深遠的影響。
參照:
Marie-Françoise Christout《Le Ballet Occidental, naissance et métamorphoses ⅩⅥe-ⅩⅩe siècles》1995、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Anatole Chujoy & P. W. Manchester《The Dance Encyclopedia》1967、Barbara Noami & Cohen-Stratyner《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Dance》1982.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威加諾,莎維託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