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蒙特梭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ontessori, Maria
作者: 何東墀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蒙特梭利(1870~1952)為義大利教育家,是義大利第一位畢業於羅馬大學醫科的女士(1894)。她曾在該大學精神病治療所擔任助理醫師,對智能障礙兒童的教育問題發生興趣。她相信兒童具有創造潛力,有極強的學習動機,有被作為獨立個體對待的權利。一八九九年至一九○一年她任國立羅馬精神病醫學學校校長。一八九六年至一九○八年她在高等院校講授生理學,並繼續鑽研哲學、心理學和教育學。一九○七年創設第一所「兒童之家」,收容貧民區的兒童,她將教育智能障礙兒童的方法,應用於智力正常者同樣有效,因而導致其他蒙特梭利式學校的設立。
  蒙特梭利對付統一教育和家庭教育,均持批判的態度,她認為傳統的教育壓抑兒童個性,不能造就人才,不能敵發潛能。因此主張教育的基本行務是為兒童提供良好的環境,讓兒童從各種適宜的活動中,完成自我的發展。她使用的教育方法主要是透過兒童的自由活動和自助的教材教具,發展兒童的直覺和感覺能力,即教師提供並示範專門設計的教具,但始終居於幕後,而讓兒童自己去操弄教具。她認為生理的成熟和智力發展有密切關聯。兒童在某一年齡就具有這一年齡相對應的「敏感期」。在這一時期,兒童的興趣和智能最適於學習某種知識和技能。此後她遍遊歐洲、印度、美國,從事講學、寫作及訂定師資訓練計畫,前後達四十年之久。一九二二年她被任命為義大利政府督學。一九三四年由於法西斯統治而離開義大利,最後定居於荷蘭。她藐視傳統課堂,因為「把兒童像蝴蝶標本,釘死在各自的位置上」。她設法提供實物教學的環境,使兒童應用這些實物而學習,從而學會選擇和判斷並調整各自的活動。她的教學方法及教育理念見於下列著作:[蒙特梭利教學法](Montessori Method 1909)、[蒙特梭利高級教學法](the Advanced Montessori Method, 1917~1918)、[兒童時期的奧祕](Secret of Childhood, 1936)、[新世界的教育](Education for a New World, 1946)、[啟發人的潛力](To Educate the Human potential, 1948)、[心智的吸收力](The Absorbent Mind, 1949)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蒙特梭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