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摎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11
  • 總筆畫 14
  • 漢語拼音 jiū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ū
解釋:
[動]
1.絞殺。《說文解字.手部》:「摎,縛殺也。」清.段玉裁.注:「縛殺者,以束縛殺之也。……凡以繩帛等物殺人者曰縛殺。」
2.糾結、纏繞。唐.韓愈〈別知賦〉:「山磝磝其相軋,樹蓊蓊其相摎。」
3.尋求。通「求」。《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傳》:「黃靈詹而訪命兮,摎天道其焉如。」
[名]
姓。如漢代有摎廣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相關資料連結
饒平音
詔安音 相關資料連結
南四縣 相關資料連結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ㄐㄧㄡ

1. 絞殺。《說文解字.手部》:「摎,縛殺也。」清.段玉裁.注:「縛殺者,以束縛殺之也。……凡以繩帛等物殺人者曰縛殺,亦曰摎。」

2. 絞繞、纏束。《龍龕手鑑.手部》:「摎,束也。橈也。」《漢書.卷二七.五行志中之下》:「元帝永光二年八月,天雨草,而葉相摎結,大如彈丸。」唐.顏師古.注:「摎,繞也。」晉.郭璞〈江賦〉:「驪虯摎其址,梢雲冠其㟽。」唐.韓愈〈別知賦〉:「山磝磝其相軋,樹蓊蓊其相摎。」

3. 交合。《管子.大匡》:「夫國之亂也,智人不得作內事,朋友不能相合摎,而國乃可圖也。」唐.尹知章.注:「摎,交入也。朋友不能相交合,則黨與弱,故乃可圖。」

4. 尋求。通「求」。《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列傳》:「黃靈詹而訪命兮,摎天道其焉如。」唐.李賢.注:「《爾雅》曰:『摎,求也。』」

5. 姓。如漢代有摎廣德。《史記.卷一一三.南越列傳》:「取邯鄲樛氏女。」唐.司馬貞.索隱:「摎氏女。……摎姓出邯鄲。」

㈡ㄌㄧㄡˊ

捋取。《廣雅.釋言》:「摎,捋也。」清.王念孫.疏證:「〈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流與摎通,謂捋取之也。」

㈢ㄐㄧㄠˇ

「摎蓼」:搜索。《集韻.上聲.巧韻》:「摎,摎蓼,搜索也。」漢.張衡〈西京賦〉:「逞欲畋䰻,效獲麑䴠。摎蓼浶浪,乾池滌藪。」

注音: ㈠ㄐㄧㄡ ㈡ㄌㄧㄡˊ ㈢ㄐㄧㄠ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摎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