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儒行解]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儒行解]是[孔子家語]中的一篇,記載魯哀公問「何謂儒行」時,孔子所作的說明;逐項約略如下:
  自立:(這一項前後出現兩次,合併如後。)以最精闢的學識以待王侯聘任,努力學習以待王侯諮詢,心懷忠信以待薦舉,力行道德仁義以待選拔;以忠信為甲冑,以禮義為武器,載仁而行,抱德而處,即使遇到暴政也不逃亡。
  容貌:衣冠整齊,動作有節,大的謙讓好像是簡略,小的謙讓好像是做作,大的表現好像是威儀,小的表現好像是羞怯,不爭先恐後,處處都寧可讓人,看起來好像是儒弱無能的樣子。
  備預:(意為充實自己,待機出仕)平居整肅恭敬,說話誠信,行為忠正,不爭利,不失和,善於保護自己的有用之身,等待有所施為的機會。
  近人情:以忠信為寶,以仁義為田而努力耕耘,不求積蓄錢財,不戀慕祿位,只有遇到合乎義的人時,才肯與之合作。
  特立獨行:(篇中特立為一項,特立獨行為一項,合併如後)不貪圖財貨,不耽溺淫樂,不接受威脅,不懼怕死難,見利不忘義,遇死不失節,不懊悔過去,不妄冀未來,說錯了話下次必改,不深究流言,始終保持莊肅,不處心積慮的圖謀好處;潔身自好,唯求增加德性,陳述有價值的意見而不望回報,委婉的說出王侯的缺點使人不覺得這是指正缺點,不急於自己建言之實行,不恃自己地位高於人而驕矜,在治世不輕忽自己的才能,在亂世也不沮喪,更不黨同伐異。
  剛毅:可親愛而不可威逼,可接近而不可強迫,可殺而不可辱,日常生活無過失,飲食有節,有錯誤可以明白指出,但不可當面叱責。
  為士:(指未仕時)居處在簡陋的房子中,衣食不足,在上位的人要起用(任以官職)時,不懷疑其用意,不起用也不去諂媚求容。
  憂思:生在現代而以古人為模範,現在的作為,可以為後世所效法,即使遇到危難,決不改變志節,也不忘百姓的困苦。
  寬裕: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禮必以和,優游以法,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意為祛除自己的稜角以符合眾人)。
  舉賢援能: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怨,累積功績,不求厚祿,推賢達能,不望其回報,國君依賴其志業,人民依賴其德行,只求有利於國家,不求個人的富貴。
  規為:(意為氣節)往上不一定做天子的大臣,往下不一定奉事諸侯,謹慎寬和,簾隅自重,立身堅毅,博學而肯敬服有知識的人,即使給予封地,如果不合道義,也視之如錙銖之輕而不受。
  交遊:(原只有一「交」字)與志同道合的人結交,用同樣合理的方式合作,地位相等則快樂,不惜居於人下,久別則通音問,不相信傷害友誼的流言,觀念相同則交往,不同則離開。
  總而言之,儒者之行,兼具溫良、慎敬、寬裕、遜接、禮節、言談、歌樂、分散、自己卻謙遜得不敢說是有這些優點的仁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儒行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