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的技術概念 - 教育百科
課 | |
程 | |
的 | |
技 | |
術 | |
概 | |
念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echnological Conception of Curriculum |
作者: | 黃嘉雄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二十世紀初,課程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如巴比特(F. Bobbitt)、查特斯(W.W. Charters)等人,將泰勒(F. Taylor)用在生產管理和生產效能的科學管理概念和技術,使用於課程編製和研究工作當中。受此影響,課程研究與編製工作,長期以來即蘊含許多技術概念,課程領域深受這些概念影響。 課程的技術概念中,較重要者如下: 1.學校即工廠的譬喻:把學校模擬成工廠,課程就如同事先預定要生產的產品,課程研究和設計的重心,在於先設計良好產品的樣式(擬定完美的課程目標);其次,再安排和管理生產線(學校的教學管理);最後,則是產品的產出與評鑑(以原訂之目標來衡量學生的成就表現程度。所以,此種譬喻是學校像工廠,學童如原料,教師似勞工,督學和校長類如監工,而課程乃由原料轉化為成品的過程。 2.使用工作分析(job analysis):為利於目標之訂定和課程之實施,課程的技術中經常採用工作分析法,詳細的分析當時成人的工作經驗,將其轉化成具體的課程目標和行為目標細目,作為編製和實施課程的依據。 3.工作程序標準化:除了具體詳盡的分析出目標外,課程技術亦講究工作程序的標準化,例如,巴比特主張課程設計的五步驟依序為:分析人類經驗、分析工作、發展目標、選擇目標、規劃學習活動。 4.目標的階層化和具體化:技術概念亦強調課程目標階層的建立,將低階層目標視為達成高階層目標的手段,並主張將目標轉化為具體的行為表現,所謂行為目標即是此種概念的具體表現。 5.強調成本效益:工作分析、效率、成本效益、成品評鑑、科學管理、標準化工作程序等用語,常被運用於課程發展過程當中,其著眼點乃在於以經濟有效的方式實施課桯並達成課程目標。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課程的技術概念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