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止渴思梅 - 教育百科
ˇ
ˇ
ˊ
  • 漢語拼音 zhǐ kě sī méi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ǐ kě sī méi
解釋:
一想到梅子便能止渴。比喻藉由想像來安慰自己。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飢畫餅。」元.無名氏《劉弘嫁婢》第二折:「喒正是那止渴思梅。」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止渴思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釋義:
猶「望梅止渴」。見「望梅止渴」條。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望梅止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末年,曹操帶領著大軍要去討伐張繡,走到半路,因為天氣十分炎熱,又找不到水源,身上揹著沉重行囊的士兵個個都又渴又累。此時足智多謀的曹操,心生一計,就對士兵們說:「弟兄們,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的梅林,結滿了又酸又甜的果實,可以生津解渴。」士兵們聽到之後,每個人腦中都想起梅子那酸中帶著甘甜的味道,嘴裡不由自主的生出津液,精神為之一振,不再感到口渴。曹操藉此終於找到水源,解除部隊沒水喝的窘境。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望梅止渴」,用來比喻以空想來安慰自己。
典源:
此處所列為「望梅止渴」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1)行役(2),失汲道(3),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4)林,饒子(5),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解〕 (1) 魏武:魏武帝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沛國譙人。雄才大略,多權詐,能作詩文。起兵追擊黃巾賊,討伐董卓,漸次剪削諸雄,自封為丞相,官拜大將軍,爵號魏公,後死於洛陽。子曹丕篡漢,追諡武帝,廟號太祖。 (2) 行役:行軍。 (3) 失汲道:迷失取水之路,指找不到水源取水。 (4) 梅:性耐寒,葉卵形,早春開花,花瓣五片,色紅或白。果實味酸,可食。 (5) 饒子:多子,指梅樹上結了很多果實。
書證:
01.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三折:「到三更四更,便似止渴思梅,充飢畫餅。」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止渴思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