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貝爾 - 教育百科
ˋ
ˇ
  • 漢語拼音 bèi ěr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èi ěr
解釋:
人名。(西元1847~1920)美國發明家。由於對聲學有興趣,進而研究以電流傳聲的構想。於西元一八七六年發明電話,一九二二年獲美國第一個以電磁型傳話機的有線電話專利。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貝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ell, Andrew
作者: 馮朝霖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貝爾(1753~1832)是十八世紀末將相互教學法(Mutual Instruction)帶入印度的英國教育家。貝爾一七五三年生於蘇格蘭之聖安得魯,少年時於當地中學肄業,但在數學及自然科學方面表現特出,因為並沒有受過專門職業訓練,進入社會後生計便發生困難。他在一七七四年到美國維吉尼亞州謀職,奮鬥了五年,最後在一有錢人家當家庭教師。一七八一年重新回到英國,受到英國國教之委任,擔任神職。一七八七年前往印度做一名隨軍牧師;二年後受命擔任由馬德拉斯省的東印度公司所設立的歐洲軍人遺孤學校的校長。由於缺乏合格的教師,貝爾只得藉助優秀的學生來協助學校教學。他先教導較年長而優秀的學生一些基本課程,再由這些學生傳授給其他學童。這就是所謂的相互教學法。這種教學系統雖然單調機械,也不具創意,但在缺乏合格師資的情況下,卻也使得許多兒童受到精簡而扼要的教導。
  一七九七年,貝爾因為健康情況不佳而返回英國;後來他將在印度發展出來的「相互講授教學」的觀念發表,以廣流傳。英國國教在一八○七年決定要以貝爾的教學模式,設立學校;一八一一年他擔任新成立的全國國教促進貧民教育協會會長,使得以此方式為辦學宗旨的慈善學校,遍及全英國。
  貝爾在一八一九年出任威斯敏斯特教區牧師;晚年完成幾篇教育專文。一八三二年逝世於赤耳頓那,葬於西敏寺。他對英國教育史上的導生制的建立與推廣,貢獻不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貝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