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汐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áo x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潮汐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áo xì |
解釋:
受日、月引力以及與地球互動形成的離心作用,地表海水發生週期性升降的現象。由於月球遠比太陽近,故月球的引潮力反而是太陽的兩倍多。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潮汐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Tide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地球上水體的規律性高度變化稱之為潮汐。主要由月球、地球及太陽的相對重力作用所引起,由於月球離地球較近,月球對潮汐漲落的效應大約為太陽的兩倍。一般而言,一天之內海水面有兩次漲潮(滿朝)及兩次退潮(乾潮),此種潮汐型態稱之為半日潮,即每隔半日漲(退)潮一次。每次漲潮之間間隔12小時25分,一天兩次漲潮時間與地球自轉時間相差50分。潮汐的漲落與中國的陰曆關係密切,在一個月之中,每逢農曆初二或初三新月,與十六,十七滿月時,因為月球和太陽大致排在一直線上,月球和太陽的引力相加,使得海水面漲至最高,稱之為大潮,而在上弦月或下弦月時,海水面漲幅很小,這時候叫做小潮。一年之中,在春分及秋分時太陽位置正好在赤道上方,這時如遇滿月,太陽。地球、月球正好在一直線,產生一年中最大的引潮力,造成極大潮,其中有以中秋節時潮水最高。一天中潮汐的週期和地球自轉的週期相差50分,而一個月中大潮週期比起朔望大約遲緩1.5日,與月球和地球間複雜的天體運動有關。台灣的潮汐,以西海岸較為複雜,高雄、基隆及淡水潮差(tidal range)較小,約1公尺左右,南北向台中港附近潮差漸增,可達4公尺。潮汐對於海洋中汙染物及營養鹽的搬運及魚獲的多寡有密切的關係。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潮汐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