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跲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ㄗㄨˊ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13
  • 漢語拼音 jiá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á
解釋:
[動]
絆倒、跌倒。《呂氏春秋.慎大覽.不廣》:「鼠前而兔後,趨則跲,走則顛。」
[形]
言語受阻而不通暢。《禮記.中庸》:「言前定,則不跲。」唐.孔穎達.正義:「將欲發言,能豫前思定,然後出口,則言得流行,不有躓蹶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絆倒、跌倒。《說文解字.足部》:「跲,躓也。」《呂氏春秋.慎大覽.不廣》:「鼠前而兔後,趨則跲,走則顛。」《新唐書.卷一七六.韓愈傳》:「愈獨喟然引聖,爭四海之惑,雖蒙訕笑,跲而復奮,始若未之信。」

2. 言語窒礙而不流暢。《禮記中庸》:「言前定,則不跲。」唐.孔穎達.正義:「將欲發言,能豫前思定,然後出口,則言得流行,不有躓蹶也。」漢.王充《論衡.物勢篇》:「亦或辯口利舌、辭喻橫生為勝,或詘弱綴跲、蹥蹇不比者為負。」

3. 蹄趾。明.馬歡《瀛涯勝覽.占城國》:「其犀牛如水牛之形,大者有七八百斤,滿身無毛……蹄有三跲,頭有一角,生於鼻樑之中,長者有一尺四五寸。」明.張岱《陶庵夢憶.卷四.雪精》:「外祖陶蘭風先生倅壽州,得白騾,蹄跲都白,日行二百里,畜署中。」

注音: ㄐㄧㄚ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跲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