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施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ㄈㄤ
  • 部首外筆畫 5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一]shī[二]yì[三]yí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ˊㄒㄧㄥˊㄖㄨˊ:「ㄒㄧㄥˊ」、「ㄕˊ」。
  2. ㄐㄧㄚㄕㄤˋㄩㄥˋㄕㄤˋㄖㄨˊ:「ㄈㄟˊ」、「ㄧㄠˋ」。
  3. ㄐㄧˇㄩˇㄖㄨˊ:「ㄕㄜˇ」、「」、「ㄌㄜˋㄕㄢˋㄏㄠˋ」、「ㄅㄧˇㄕㄡˋㄍㄥˋㄧㄡˇㄈ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施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ī
解釋:
  1. 延、及。
    【例】施及、施於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延續、蔓延。
    【例】功施到今、施及子孫、施於中谷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曲折行進。
    【例】施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ī
解釋:
[動]
1.實行、推行。如:「無計可施」、「恩威並施」。
2.給予。如:「施比受更有福」。《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宋.錢公輔〈義田記〉:「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
3.加。如:「施壓」、「薄施脂粉」。《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莊子.大宗師》:「利澤施乎萬世。」
4.設置、安置。《隋書.卷四十.宇文愷傳》:「下施輪軸,推移倏忽有若神功。」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九下.滇遊日記十一》:「水分兩派來,一東南,一西北,俱成懸流,橋不復能施。」
[名]
1.恩惠、德澤。如:「受施慎勿忘」。《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報施救患,取威定霸,於是乎在矣。」
2.姓。如漢代有施讎。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1.及、延及。《詩經.大雅.皇矣》:「施于孫子。」《左傳.隱公元年》:「穎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
2.移動、變化。《荀子.儒效》:「若夫充虛之相施易也。」唐.楊倞.注:「施,讀曰移。」《史記.卷一○三.萬石君傳》:「劍,人之所施易,獨至今乎?」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副]
1.斜的古字。即斜行,迂迴曲折著走路。《孟子.離婁下》:「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漢.趙岐.注:「施者,邪施而行,不欲使良人覺也。」
2.參見「施施」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推行,實行。
  2. [[動] ] 加諸,給予。
  3. [[名] ] 姓氏。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Si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施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