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珂羅版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kē luó bǎn |
解釋:
一種印刷用的照相版。為英文collotype的音義兼譯得名。製版時,將負片覆蓋在塗有重鉻酸鉀感光膠的厚玻璃上,進行曝光,再浸入溫水中沖洗,即成珂羅版。多用於印刷美術品、手跡和重要文獻。也稱為「玻璃版」。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珂羅版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ollotype |
日期: | 2003年10月 |
出處: | 測繪學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用骨膠感光液塗在玻璃上,成為感光膜,以連續調負片密接露光後,經顯像及乾燥,膠膜面產生粗細深淺不同之皺紋,可印得近似連續調的濃淡圖像,為複製優美藝術品的早期方法,屬平版印刷版式的一種。因繁難費工,耐印量低,現已少用。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珂羅版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Collo Type |
作者: | 昌彼得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珂羅版印刷術,是德國人海爾拔脫(Joseph Albert)在清同治8年(1869)所發明。其方法是將陰文乾片與感光性膠質玻璃版密合晒印,其感光處能吸收油墨,其餘印版則吸收水分,用紙印刷即成。此法在當時照相製版中最為精細,印書畫等藝品最為適宜。珂羅版印書法在光緒初年傳入我國,上海土山灣印刷所曾以此法印製傳教的圖畫,同時英商別發洋行,開始以此法印書。光緒末年,上海有正、文明兩書局,大量以此法影印碑帖,亦有以之影印宋版書,自照相影印技術日趨精細,此印刷法現已罕有用者。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珂羅版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