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扳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n
解釋:
  1. 使一端固定的東西扭轉方向。
    【例】請將開關把手扳下來。
  2. 扭轉情勢。
    【例】球賽到了第二局,我們終於將失分扳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n
解釋:
[動]
1.向某一方向拉。如:「向上扳開」。
2.將物體反轉過來。《紅樓夢》第二六回:「寶玉纔走上來,要扳他的身子,只見黛玉的奶娘並兩個婆子卻跟了進來,說:『妹妹睡覺呢,等醒了再請來。』」
3.挽回頹勢。如:「將比數扳平」。
注音:
漢語拼音: pān
解釋:
[動]
1.攀折。明.高明《琵琶記.蔡公逼伯喈赴試》:「香徑裡扳殘草色,雕闌畔折損花容。」
2.攀附。通「攀」。《楚辭.嚴忌.哀時命》:「往者不可扳援兮,倈者不可與期。」《二刻拍案驚奇》卷六:「金家父母見說了,慚愧不敢當,回覆媒媽道:『我家什麼家當,敢去扳他?』」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ian
又音: pan、pe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牢牢抓住東西。
  2. [[動] ] 用力向某一方向拉,使固定的東西扭轉或倒下。
  3. [[動] ] 扭轉、挽回衰敗的情勢。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ㄅㄢ

1. 拉、扯。《五經文字.手部》:「扳,引也。」《文明小史》第四一回:「當初他上摺子的時候,還自以為倘若拿某人扳倒,一旦直聲震天下,從此被朝廷重用起來,海裡海外那想望豐采的,誰不恭維我是一代名臣。」《紅樓夢》第六八回:「但這張華素與小的有仇,故意扳扯小的在內。」

2. 反轉、扭轉。如:「將比數扳平」。《西遊記》第二一回:「可憐!可憐!我只道是怎麼樣扳翻不倒的好漢,原來是這般一個骷髏的病鬼!」《紅樓夢》第二六回:「寶玉纔走上來,要扳他的身子,只見黛玉的奶娘並兩個婆子卻跟了進來,說:『妹妹睡覺呢,等醒了再請來。』」

㈡ㄆㄢ

@A01703

注音: ㈠ㄅㄢ ㈡ㄆ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扳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