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阿斯契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sch, Solomon E.
作者: 詹昭能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阿斯契於一九○七年在華沙出生,十三歲時移居美國,一九三二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後,先後在布魯克林學院(Brooklyn College)、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in New York)、史瓦茲莫爾學院(Swarthmore College)、陸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與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等等校任教。
  阿斯契曾經是魏泰默爾(M. Wertheimer, 1880~1943)的好友與同事,受完形心理學觀點的影響,深信訊息間的關係左右訊息本身的意義,也認為知覺到別人的判斷會影響自己的反應方式。其以這兩個信念為基礎的相關實驗研究對順從(conformity)與印象形成(impression formation)兩個領域的研究影響很大。
  阿斯契在一九五○年代所做的「獨立與順從行為」實驗,主要是要求置身在一群假受試者中的一位受試者,從三條顯然不等長的直線中,挑出與另外一條刺激線長度相等者。研究結論指出面對假受試者一致性的意見時,很多受試者放棄原有的不同觀點。對這種順從行為的表現,有的受試者表示是不自覺的,有人指出是因為對自己的意見信心不足,另有些人則認為只是為避免「與眾不同」,所以雖然明知別人是錯的,卻「不得不從」。
  在一項有關印象形成的實驗研究中,阿斯契要求一組受試者想像一位「明智、勤勉、衝動、挑剔、固執、妒忌」的人,並判斷這個人的性格。另外又要求一組受試者想像一位有相同特質的人,但列舉這些特質的順序相反,也要求他們判斷這個人的性格。結果發現最先出現的特質,影響受試者感受後來訊息的方式,並形成特定印象,阿斯契稱這種現象為初始效應(primacy effect),並認為與知覺的完形原理有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阿斯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