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陸隴其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蔡碧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陸隴其(1630~1692)號稼書,浙江平湖人;生於明崇禎三年,卒於清康熙三十一年。陸隴其生於官宦之家,四十一歲中進士,曾任嘉定、靈壽兩縣知縣與監察御史,但政治生活僅約十一年,從事私人講學則多達三十餘年。
  陸隴其講學時期雖長,由於他是倡導實學的教育家,所以聲勢並不盛大。他主張「崇尚實學,培養淳風」的教育宗旨,反對明末以來王學的空疏放誕;因此著重振飭學風,力尊朱子之學為正學、為實學,而黜陽明之學。他認為要培養社會淳樸的風氣,社會上必須有一些循規蹈矩講求實學的讀書分子為表率,而這種風習的養成,則在幼童時代即需奠定基礎。他說:「教之道必以小學為基址,以濂、洛、關、閩之書為根本,以先王渾醇厚樸之文為彀率;使自孩提有識,即浸灌於仁義中正之中,游衍於規矩繩墨之內,如水之汪洋浩渺而不得越乎其防,則文章不期正而自正,風俗不期厚而自厚矣。」
  由此可見,陸隴其之重視兒童教育,並以朱子之學培養實用的人材,認為不可逾越規矩,雖有開清初實學的風氣,但過於謹厚拘守,就學習的觀點而言,比較被動與墨守成規,亦難免影響兒童的發展。
  雍正二年(1724),從祀孔廟,後人推為正學宗師。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陸隴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