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垂手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uí shǒu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垂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uí shǒu |
解釋:
1.雙手下垂,表示敬意。《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只是那王孫公子們來,他卻不敢和他起坐,只許垂手相見。」《紅樓夢》第五四回:「於是除邢王二夫人,滿席都離了席,俱垂手旁侍。」 2.古樂舞。舞者舞而垂其手。《樂府詩集.卷七六.雜曲歌辭十六.南朝梁.吳均.大垂手》:「垂手忽迢迢,飛燕掌中嬌。」唐.鮑溶〈范真傳侍御累有寄因奉酬〉詩一○首之六:「黃昏小垂手,與我駐浮雲。」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垂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h´ui Shou |
作者: | 董錫玖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術語。舞蹈動作名稱,袖舞的一種姿態。有〈大垂手〉、〈小垂手〉、〈左右垂手〉等。自南朝經唐、宋、元都有有關的記載。梁簡文帝有《大垂手》《小垂手》詩。唐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有:「小垂手後柳無力,斜曳裾時雲欲生。」描述〈小垂手〉的舞態。宋德壽宮舞譜有〈左右垂手〉的動作,包括:〈雙拂〉、〈抱肘〉、〈合蟬〉、〈小轉〉、〈虛影〉、〈橫影稱□〉等動作,可以看出〈左右垂手〉為一種袖舞的基本訓練。元代雜劇劇作家關漢卿在「南呂一枝花」中說:「我也會唱《鷓鴣》舞〈垂手〉。」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垂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