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霍姆林斯基 - 教育百科
蘇 | |
霍 | |
姆 | |
林 | |
斯 | |
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ukhomlinskii, Vasilii Aleksandrovich |
作者: | 鍾宜興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蘇霍姆林斯基(1918~1970)為蘇聯著名教育學家,烏克蘭共和國的功勳教師,是影響蘇聯教育思想的重要人物。 蘇霍姆林斯基出生在烏克蘭的農村。七年制學校畢業後,進入一年師資訓練班:一九三五年在烏克蘭農村開啟了教育生涯。同時以函授方式進入波爾塔師範學院,於一九三九年修完語言文學系的課程,並取得中學教師合格證書。此後,曾擔任中學教師、教導主任、校長、區教育局長等職。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參加第二次大戰保衛蘇聯。一九四七年起擔任烏克蘭十年制中學帕夫雷什中學的校長,直至一九七○年去世為止。期間於一九五五年獲得教育科學副博士學位。一九五七年獲選為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一九六八年成為蘇聯教育科學院通訊院士。一九六九年獲烏克蘭共和國功勳教師頭銜。一九七○年九月逝世,其博士論文〔培養全面發展的個性之問題〕未及答辯,但其成就早已為世人認可。曾榮獲列寧獎章兩枚,烏申斯基獎章、馬卡連柯獎章、紅星勛章各一枚;名著〔獻吾心於兒童〕獲頒烏克蘭國家獎。 蘇霍姆林斯基處理許多共產主義教育在學校與家庭之間的問題,運用的研究方法,是從實際教學經驗中累積大量的實徵資料,最後形成理論。蘇氏認為教育目的在於全面促進個人德、智、體、群等各方面的和諧發展,其中又以德育為主導。所以教學活動必須注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學校應提供多樣的教學需求,確保學生的天賦才能與創造力充分發揮。而德育方面則以共產主義理想的路線為主,強調公民品質、愛國主義、政治方向等。以上各種學習,學生必須在勞動與生活中實踐,促使學生個性得以全面發展。為求學生有一完整的學習環境,必須設法將家庭、學校與社會綜合成為統一的教育體系。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蘇霍姆林斯基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