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青春期教育(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蘇式冬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青春期教育是針對青春期的中學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的教育,主要講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倫理道德的基本知識,並對青春期行為作具體指導。通過教育,幫助學生認識和適應青春期身心的急劇變化。
  中國大陸從一九七○年代開始重視青春期教育,當時,周恩來總理囑咐醫務工作者,要在女孩來月經之前,男孩遺精之前,把性衛生知識告訴他們,讓他們用科學知識來保護自己健康地成長。一九八八年八月國家教委、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聯合發出〔關於在中學開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提出在中學開展青春期教育試點工作,指出「青春期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等三個方面,以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為核心」,「開展青春期教育要有時間保證。……可以安排專門的課時,也可以結合有關學科進行。」從此青春期教育成為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九九二年公布的〔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畫(試行)〕中提出:「青春期教育,初中主要結合體育(衛生保健部分)和生物(生理衛生部分)進行,其任課教師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小學高年級根據需要,可以安排青春期教育的短期課或進行個別指導。」
  在初中體育課的衛生保健部分,主要講青春期的營養運動和休息。在初中生物課的生理衛生部分,主要結合青春期的發育特點和青春期的衛生進行講解,使學生掌握和認識三個方面。一是青春期的生理衛生:主要包括青春期生理發育特點,青春期衛生保健和生殖與生命;二是青春期心理衛生:主要包括青春期心理發展特點,青春期男女心理差異,性心理發展,健康心理的要素,青春期心理衛生的保健,正確對待性生理變化,情感和情緒,個性的發展。三是青春期倫理道德:主要內容是青春期倫理道德的基本要求,如包括男女平等,尊重女性,互相理解、尊重和幫助,男女交往的禮儀和規範,發展友誼,尊重人格,珍惜情感,自我保護,防範不正當的行為,珍惜青春年華。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青春期教育(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