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誣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以不實的言語陷害人。如:「誣賴」、「誣陷」、「誣告」。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誣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誣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ū |
解釋:
[動] 1.陷害、毀謗。如:「誣賴」、「誣陷」。南朝梁.江淹〈自序傳〉:「或為世士所嫉,遂誣淹以受金者。」《明史.卷一八七.馬中錫傳》:「誣為盜,遣甯杲、柳尚義繪形捕之,破其家。」 2.欺騙、矇騙。《孟子.滕文公下》:「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四四.唐紀六十.文宗太和六年》:「當文宗求治之時,僧孺任居承弼,進則偷安取容以竊位,退則欺君誣世以盜名,罪孰大焉!」 [形] 虛妄不實的。《墨子.非儒下》:「儒者迎妻,妻之奉祭祀,子將守宗廟,故重之。應之曰:『此誣言也。』」《紅樓夢》第七八回:「小哥兒十三歲的人,就如此,可知家學淵源,真不誣矣。」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ú |
解釋:
(一)之讀音。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誣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誣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ㄨ 1. 陷害、譭謗。如:「誣賴」、「誣陷」。《說文解字.言部》:「誣,加也。」南朝梁.江淹〈自序傳〉:「或為世士所嫉,遂誣淹以受金者。」《明史.卷一八七.列傳.馬中錫》:「誣為盜,遣甯杲、柳尚義繪形捕之,破其家。」 2. 欺騙、矇騙。《孟子.滕文公下》:「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八一.唐紀六○.元聖昭獻孝皇帝太和六年》:「當文宗求治之時,僧孺任居承弼,進則偷安取容以竊位,退則欺君誣世以盜名,罪孰大焉!」 3. 虛妄不實。《墨子.非儒下》:「儒者迎妻,妻之奉祭祀,子將守宗廟,故重之。應之曰:『此誣言也。』」《易經.繫辭下》:「誣善之人,其辭游。」 ㈡ㄨˊ,ㄨ之讀音。 |
|
注音: | ㈠ㄨ ㈡(讀音)ㄨ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誣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