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與人〕(日本) - 教育百科
〔 | |
教 | |
育 | |
與 | |
人 | |
〕 | |
( | |
日 | |
本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楊思偉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育與人〕(教育と人間)作者為日本教育家矢內原忠雄(1893~1961),全書收集他在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一年之論文、演講稿及評論文獻而成。內容分做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收集他在〔中央公論〕、〔世界〕發表的文章,以及在NHK廣播與東京大學演講的內容,主要闡述日本為了民主主義的進步,國民應該體認必須不斷的努力才行;第二部分收集他在NHK廣播、〔讀賣新聞〕、〔岩波講座:現代教育學〕等發表的論文,主要呼籲國民應培養世界和平的理想,並努力成為真正追求和平的國民;第三部分收錄在各級學校的演講稿,主要談論關於自由與獨立的精神、世界的未來與青年的任務及道德教育等。三個部分都是站在教育日本國民的觀點,以談論式的語氣敘述。 矢內原氏於一九一七年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畢業,三年後擔任東大副教授,再三年升任經濟學部教授。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七年,由於不斷在〔中央公論〕雜誌發表批判軍部企圖發動戰爭的論文,軍部於是要求文部省及內務省將矢內原氏革職,最後他在壓力逼迫下辭職。一九四五年戰爭結束,回到東大復職,歷經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教養學部部長,一九五一年就任東大校長,共擔任六年。主要著作包括〔殖民及殖民政策〕、〔帝國主義下的臺灣〕、〔政治與人〕及〔日本的進路〕等,留下很多的大作,對日本後代影響頗大。 在書中,矢內原氏不斷地闡揚人文主義的思想,他認為人的存在價值一律平等;對於弱小之人更必須互相扶持;人必須相愛且互相尊重。而為了要把上述觀念教化日本人,則必須依靠教育的力量,進而必須強調基督教寬容的精神。 在各篇論文和講稿中,他始終站在教育和啟蒙國民的角度,提出具體的事例加以說明,引據恰當,且深入淺出,相當具有可讀性。矢內原氏認為教育所培養的理想人,應是具有愛心和憐憫心的人格。雖然其他還有很多德性必須具備,但他認為教育的目標並不是在製造像盆栽一樣,只具備完整形狀的人,而應培育像喬木一樣,能耐風雪的強健自然人。他強調教育並不是在製造(創造)人,對於教育而言,人是被教導的對象。教育的目的乃是在使人們自覺其人性,啟發其知識與能力,並訓練其生活,使培養成「適如其人」(人間らしい人間)的人。 另外,在道德教育方面,他強調不只是要加強一些枝節的禮儀,並應加強青年人堅強的精神力,因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獲得道德教育的成果。熟讀此書,可以由作者深奧的思想與哲學理念,獲得很多啟示。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育與人〕(日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