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美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ěi xué
解釋:
  1. 研究自然、藝術領域中美的規律或原則的科學。主要探討美的本質或人對藝術的創作與欣賞、及人與藝術品間的關係等。
    【例】美學通常涉及藝術作品的相關研究。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美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ěi xué
解釋:
研究人對藝術品的欣賞與創作能力及藝術品本身組織法則與內容,更進一步探討藝術品間關係的一種學問。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美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esthetics
作者: 謝庭菊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源自於希臘文的Aisthetikos,是哲學思想的一派,研究現實中的美好事物、人對世界的審美認知的特點及按照美的規律進行創作的一般原則。
參照: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美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作者: 崔光宙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今日美學已由哲學的分支,發展成為一門科際學問,而研究主題也越來越廣泛,但仍可簡單界定如下:美學是以哲學、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文化史為理論基礎,以探討美的本質、美感經驗和藝術三大主題的系統學問。
  美學原是哲學的一支,在西方學術中有源遠流長的發展史。早在古希臘哲學著作中,就有豐富的美學思想,西元前三百五十年,亞里斯多德曾著述討論詩歌和悲劇的專書,名為〔詩學〕(Poetics),當時尚未有「美學」之名。
  西元一七五○年德國理性主義哲學家包姆伽頓(A.G. Baumgarten, 1714~1762),引希臘文「感覺」(aisthesis)一詞,發表西方第一本以〔美學〕(Aesthetics)為名的著作,而被尊為西方美學之父。
  隨後德國觀念論集大成哲學家黑格爾(G.W.F. Hegel, 1770~1831),反對理性主義者將理性與感性認識二分,認為美是「理性在感性中的顯現」。因此黑格爾反對美學使用以「感覺」為字源的名稱,而在其著作中,藉用希臘字根「美」(Kallos)一詞,創造「美學」的另一個新名「Kallistik」;但黑格爾所建議使用的名稱並未通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美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相關閩南語 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