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布朗,翠莎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rown, Trisha (1936-)
作者: 陳勝美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她是美國的舞者及著名的後現代編舞家。1936年生於美國華盛頓州的亞伯丁市(Aberdeen)。畢業於加州米爾斯學院(Mills College)舞蹈系。曾在康乃狄克學院(Connecticut College)的夏令營,跟隨荷西.李蒙(José Limón)、路易斯.何斯特(Louis Horst)和摩斯.肯寧漢(Merce Cunningham)學舞。1962年參與傑德森舞蹈劇場(Judson Dance Theatre)的發起運動,尋求表演者之間、表演者和觀眾之間對等的關係;打破傳統鏡框式舞台造成之隔閡;解除劇場幻象;強調溝通和互動。1970年創立翠莎.布朗舞團(Trisha Brown Company),以追求如建築構圖般的嚴密結構及探索多變性的人體運動為該團的創作宗旨。她早期的作品多半在探討建築設備、數學結構及各種言辭的合併運用。1979年開始與視覺藝術家、音樂家、燈光設計家合作,為大劇場編作,嘗試另一種新的創作方式,來表達多層面的舞蹈型式。例如:重新創作劇場空間,展現其獨到的劇場空間使用法,即為其中一例。她發明獨特的放鬆技巧,專注於舞者的訓練,舞作經常展現出明確的實驗觀點。1993年成立舞團的附屬學校,為舞團儲備人材。她的舞團曾於1988年、1996年到臺灣演出,臺灣的舞者楊銘隆曾赴美參加她的舞團。她的作品有:《光瀑》(Lightfall, 1963)、《自製》(Homemade, 1966)、《屋頂》(Roof Piece, 1971)、《排列》(Line Up, 1977)、《露克斯》(Locus, 1978)、《釣魚迷之子》(Son of Gone Fishin´ 1981)、《側邊通道》(Lateral Pass, 1985)、《如果你看不見我》(If You Couldn´t See Me, 1994)、《奉獻樂》(Musical Offering, 1995)(簡稱M.O.)、《你可以看見我們》(You Can See Us, 1995)等等。
參照: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崔莎.布朗舞團」演出節目單,1988;1996、余承婕〈六○年代的反叛者,九○年代的偶像〉,《表演藝術》1995.4、Selma Jeanne Cohen《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布朗,翠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