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庫李信度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uder-Richardson Reliability
作者: 簡茂發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庫德(G.F. Kuder)和李查遜(M.W. Richardson)在一九三七年設計一種分析項目間一致性(inter-item consistency)以估計信度的方法,以此求得的信度即為庫李信度。最常用的是庫李二十號公式(Kuder-Richardson formula 20):
  
  式中I表示整個測驗的題數,Σpq表示整個測驗中每題答對與答錯百分比乘積之總和,S2為測驗總分的變異數。
  另有庫李二十一號公式(Kuder-Richardson formula 21),適用於各題難度相近的情況,計算過程比較簡易,唯其求得的庫李信度有低估的傾向,尤以各題難度相差懸殊時為甚。其公式如下:
  
  上式中I表是整個測驗的題數, 表示題目平均難度, 為1- ,S2為測驗總分的變異數, 為測驗總分的平均數。
  上述兩個公式只適用於答對一題得一分,答錯無分的一般標準化測驗,不適用於多重計分的測驗工具,如:評定量表、態度量表等。針對此一需要,克隆巴哈(L.J. Cronbach)另創α係數,其公式如下:
  
  上式中I為測驗所包括的題數, 為每一題目的變異數,S2為測驗總分的變異數。
  此外,霍意特(C. Hoyt)另創一種衡鑑測驗或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之方法,以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求得所需的統計量,代入下列公式即可求得信度係數:
  
  以庫李公式等方法求得的信度係數,通常比折半信度為低,兩者之差,可作為測驗題目異質性(heterogeneity)的指標,據以判斷測驗內容的同質性(homogeneity)。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庫李信度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