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徒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ㄔˋ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ㄇㄣˊㄖㄣˊㄒㄩㄝˊㄕㄥㄖㄨˊ:「ㄇㄣˊㄊㄨˊ」、「ㄊㄨˊㄉㄧˋ」、「ㄒㄩㄝˊㄊㄨˊ」、「ㄇㄧㄥˊㄔㄨㄍㄠㄊㄨˊ」。
  2. ㄒㄧㄣˋㄧㄤˇㄇㄡˇㄗㄨㄥㄐㄧㄠˋㄏㄨㄛˋㄒㄩㄝˊㄕㄨㄛ˙ㄉㄜㄖㄣˊㄖㄨˊ:「ㄒㄧㄣˋㄊㄨˊ」、「ㄐㄧㄉㄨㄊㄨˊ」、「ㄈㄛˊㄐㄧㄠˋㄊㄨˊ」。
  3. ㄖㄣˊㄉㄨㄛㄓˇㄏㄨㄞˋㄖㄣˊㄖㄨˊ:「ㄅㄠˋㄊㄨˊ」、「ㄎㄨㄤˊㄊㄨˊ」、「ㄅㄨˋㄈㄚˇㄊㄨˊ」。
  4. ㄓˇㄖㄨˊ:「ㄊㄨˊㄗㄥㄎㄨㄣˋㄖㄠˇ」、「ㄊㄨˊㄐㄩˋㄒㄧㄥˊㄕˋ」。
  5. ㄅㄞˊㄈㄟˋㄨˊㄒㄧㄠˋ˙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ㄊㄨˊㄖㄢˊ」、「ㄇㄚˇㄔˇㄊㄨˊㄓㄤˇ」、「ㄊㄨˊㄌㄠˊㄨˊㄍㄨㄥ」、「ㄊㄨˊㄈㄟˋㄔㄨㄣˊㄕㄜˊ」。
  6. ㄨㄢˊㄑㄩㄢˊㄇㄟˊㄧㄡˇㄆㄧㄥˊㄐㄧㄝˋㄖㄨˊ:「ㄊㄨˊㄕㄡˇ」、「ㄊㄨˊㄅㄨˋ」。
  7. ㄧˋㄓㄨㄥˇㄐㄩㄐㄧㄣˋㄈㄢˋㄖㄣˊㄑㄧㄤˊㄈㄨˊㄌㄠˊㄧˋ˙ㄉㄜㄒㄧㄥˊㄈㄚˊㄖㄨˊ:「ㄧㄡˇㄑㄧˊㄊㄨˊㄒㄧㄥˊ」、「ㄨˊㄑㄧˊㄊㄨˊㄒㄧ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徒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步行。
    【例】徒步旅行
  2.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
    【例】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3. 白白的、平白。
    【例】徒然、徒增煩惱、徒勞無功
  4. 只、僅。
    【例】家徒四壁、徒託空言
  5. 弟子、學生。
    【例】學徒、徒弟、名師出高徒
  6. 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
    【例】信徒、基督徒、佛教徒
  7. 人,多指壞人或有不良習性的人。
    【例】暴徒、賭徒、不法之徒
  8. 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
    【例】無期徒刑、有期徒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步行。《說文解字.辵部》:「徒,步行也。」《易經.賁卦.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名]
1.步卒、兵卒。《詩經.魯頌.閟宮》:「公徒三萬。」《左傳.隱公四年》:「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2.人,多指壞人。如:「暴徒」、「匪徒」、「不法之徒」。
3.服膺、信仰某一宗教或學說的人。如:「信徒」、「教徒」、「基督徒」、「佛教徒」。
4.門人、弟子。如:「學徒」、「門徒」、「徒弟」。《論語.先進》:「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5.一種拘禁犯人,強服勞役的刑罰。如:「無期徒刑」、「他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得併科罰金。」
[形]
空的,不憑藉什麼的。如:「徒手搏虎」、「徒手體操」。
[副]
1.但、僅。如:「徒增煩惱」。《孟子.公孫丑上》:「非徒無益,而又害之。」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孤非徒對諸君說此也,常以語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2.白白的、平白。如:「徒然」、「徒勞無功」、「徒託空言」。漢.無名氏〈長歌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卻、竟然。《莊子.天地》:「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荀子.子道》:「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ôo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指某類的人。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