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獵豹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è bào
解釋:
  1. 動物名。食肉目貓科。體瘦腿長,最明顯的特徵是從眼窩至嘴角有兩道深黑色的淚紋。其奔跑時速可高達 110公里,居動物之冠。現存的獵豹數量不多,多分布於非洲地區。
    【例】獵豹在奔跑時,靠尾巴來維持平衡。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獵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è bào
解釋:
動物名。貓科。體瘦腿長,最顯著的特徵是從眼窩至嘴角有兩道深黑色的淚紋。性情頗為溫和,古時印度的王公貴族常馴養,專為打獵時用。獵豹被公認為是目前短距離跑速最快的動物,時速可高達一百一十公里,可惜耐力不夠,只能跑三、四百公尺。現存的獵豹數量已很少,多分布於非洲地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獵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heetah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Acinonyx jubatus (Schreber, 1775)
形態:
身體修長,四肢亦長,頭小,瞳孔圓形,腳小,爪無法收縮;背部底色為黃褐到淺黃或灰白色,腹部顏色較淡,通常白色,全身有大小相間的黑色斑點,兩眼內側到嘴各有1條黑色條紋,尾巴末端1/3有黑色環帶,頸部毛略長,有些近似鬃毛,在幼豹尤其明顯;頭軀幹長112~150公分,尾長60~80公分,肩高67~94公分,體重21~72公斤。
分布:
阿拉伯半島到塔吉克斯坦和印度中部,非洲除熱帶森林呇Œ撒咇ˆ拉中部以外的地區。
生態習性:
棲地多樣,從半沙漠地區、開闊草原、山區到密灌叢,白天活動為主,休息時躲進密植被,帶小豹的母豹一天活動距離約3.7公里,雄豹約7.1公里。獵豹是跑得最快的動物,追捕獵物時最高時速可達80~112公里,但無法持續太久;食物包括羚羊和其他中小型有蹄類,或大型有蹄類的幼獸,有時亦吃較小獵物;族群密度隨棲地與食物狀況不同而異,從每2.5~100平方公里1隻都有,單獨或成小群聚居,群體包括雌豹帶小豹或小群雄豹,活動範圍約50~130平方公里,單獨活動者的活動範圍可達700~1,500平方公里而彼此重疊;雌豹終年可生殖,但通常雨季是生殖高峯,發情週期約12天,生殖間隔約17~20個月,但若幼豹死亡,雌豹可立即再生殖,懷孕期90~95天,一胎1~8仔,通常生3~5仔,出生時體重150~400公克,4~11天睜眼,3~6個月斷奶,幼豹死亡率高,通常僅5%可活到獨立,6週起隨母豹出去覓食,13~20個月獨立,18個月性成熟,但通常2~3歲才會開始生殖,圈養下壽命可達19年,由於繁殖率低,加上棲地縮減與獵捕壓力,數量減少,目前是〈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的瀕危物種。
綱:
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目:
食肉目(Order Carnivora)
科:
貓科(Family Fel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獵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