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社會重整運動(蘇聯)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鍾宜興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社會重整運動俄文為nepecmpouka一字,字首nepe為「再一次、重新」之意,字根cmpou為「建設」的意義,Ka表名詞字尾,全字的意義為重整、重建,英文意譯為restructuring。
  本字於蘇聯時代多次改革期間出現,而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於一九八六年蘇共中央第二十七屆代表大會上揭示,藉此表明一項社會運動的開展。此項運動主要目的乃在共產主義的框架下重建蘇聯社會秩序,其首要工作在於改善殘破的經濟狀況。
  社會重整運動在經濟方面的主要措施有:大幅縮減計畫經濟的範圍與影響力,減少政治對經濟的干擾;工廠生產與發展全由工廠自己承擔,盈虧亦由自己負責,用人、購原料與產品銷售亦須自行處理;鼓勵私人小型產業的發展。政府分別於一九八六年通過〔個體勞動法〕,准許私人經營二十九種營業;一九八七年〔國家企業法〕,擴大企業的自主權;一九八八年通過〔蘇聯合作社法〕,賦與合作社更多私人經營的空間。
  為了配合經濟與社會的重整,教育方面也採取相對的措施:整合中等教育,規劃為中等普通學校、中等專科學校及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三類,並在普通學校中設有職業教育課程。成立國民教育國家委員會取代原來的教育行政機關,以收事權統一、效率提升的目的。提倡合作教育(Education of Cooperation),強調學生的創造力,課程力求彈性,故設有學生自選科目。重視個別化的教學過程主張師生共同參與。學生與學校應有自主權。
  隨著重整運動的發展,在阻力不斷、重整不力的情形下,戈巴契夫將「重整」賦與「改革」的意義,並在一九八八年的中央全會上表示「重整必須有改革的意識型態」。故社會重整運動影響的範圍甚廣,從制度到意識型態,從中央到地方,從經濟到教育。且因客觀環境的不同,重整運動有不同的意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社會重整運動(蘇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