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艾氏樹蛙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俗名:琉球原指樹蛙、艾氏跳樹蛙。數量不多,分布於全島中低海拔山區森林或竹林等環境;琉球南方諸島的原始林也有分布。繁殖期為2~8月。相近種類比較:面天樹蛙內掌突不發達,體色不會變綠。
知識 1:
森林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艾氏樹蛙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中文屬名: 莫氏樹蛙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兩棲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樹蛙科
棲所環境: 森林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中文綱名: 兩生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亞綱名: LISSAMPHIBIA
拉丁科名: RHACOPHORIDAE
拉丁門名: CHORDAT
學域-大分類: 動物-兩棲類
拉丁屬名: Rhacophorus moltrechti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無尾目
拉丁目名: ANURA
中文亞綱名: 平滑兩生亞綱
拉丁綱名: AMPHIBI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艾氏樹蛙
英文名: Kurixalus eiffingeri
描述:
艾氏樹蛙的體長約3至5公分,體色多變,可從淡褐色變到綠色。牠們的皮膚上有許多顆粒狀的突起,背部有一個X或H形深褐色斑,前肢、小腿及第五趾外側都散布著細小的白點,但以小腿和足部相接處的白點最明顯。不論雌雄,拇指基部都有發達的內掌瘤,是一塊略呈紅色的突起。在西部,三月到九月是艾氏樹蛙的主要繁殖季節,但在東部,則是在九月至次年三月。此時雄蛙會躲到有水的竹筒或樹洞內鳴叫,雄蛙有單一外鳴囊,叫聲是響亮而規律的「逼逼、逼」,蝌蚪則在竹筒或樹洞中生活。但雄蛙不一定都得到竹筒裡鳴叫,有時也在竹筒外或附近的草叢鳴叫,獲得交配之後,雌蛙才帶雄蛙到竹筒產卵。除了竹筒,積水的樹洞鐵柱、石縫、甚至抽水馬桶的水箱、洗衣機的排水管也都曾看過艾氏樹蛙利用。而不論是竹筒還是馬桶水箱都可以重覆使用,因此可能在一個容器壁上發現不同發育時期的卵塊。卵直徑約0.2公分,一粒粒分開黏在壁上,雌蛙可多次產卵,但每次產卵不超過200顆。蝌蚪口位於吻端,角質齒退化上下僅各有兩排;兩眼距離很近,位於頭頂。牠們是「台灣最有愛心的青蛙」,因為在台灣三十三種蛙類當中,牠們是唯一一種雄蛙和雌蛙都表現護幼行為的蛙類。雄蛙交配之後繼續留在竹筒或樹洞內照顧卵粒,以維持卵粒的濕潤避免發霉;雌蛙則定期回來產卵餵食在洞中積水成長發育的蝌蚪。餵食的時候,雌蛙將身體下半部浸在水裡,蝌蚪主動聚集在雌蛙肛門附近並刺激雌蛙排卵。蝌蚪食卵的時候,先將卵的膠質囊咬破後,再吸食卵粒。不過當食物不夠的時候,也會發生大蝌蚪吃小蝌蚪的自相殘殺現象。
分布:
艾氏樹蛙命名的模式標本採集自日本琉球群島,分佈範圍僅包括琉球群島及台灣。
作者: 楊懿如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