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莫利生單元教學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orrisonian's Cycle Plan of Teaching
作者: 張玉成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莫利生(H.C. Morrison, 1871~1945)曾任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他的教學主張對美國一九三○年代的中學教育有很大的影響。
  「熟練」(mastery)是他特別強調的教學原則。莫利生認為學習只有已學習和未學習的區別,沒有好壞程度的不同。好比渡河一樣,若尚未達到彼岸,即係未達彼岸;若只渡過一半,或已接近彼岸,仍不能謂已渡過了河。因此,學生若僅學習一半,或將要學習成功,都不能稱已經學習,所以他不贊成六十分及格的制度。為了使學生作徹底的學習,他特地發明了一個熟練公式:
  預測驗→教學→測驗教學結果→修正教學歷程→再教學→再測驗……直到達到真正學習的一點為止。
  莫利生單元教學法,特別強調「單元」的熟練。他認為各科都要將教材分成不同的單元(units),每一個單元都要能使大多數學生達到熟練的程度。其教學過程分為五步驟:
  1.試探:試探的主要目的在了解學生的經驗基礎,教師先用口頭的或文字的方式舉行一次預測,以考查學生對於所要學習的單元教材,已經知道的或已經具有的經驗是什麼。凡學生已經知道的,或已經具有的經驗,就不必再使他學習,以節省時間。倘若某些學生尚缺乏某項經驗,教師便應設法提供。同時教師要用發問、討論或談話等方法,引起學生學習本單元的興趣。
  2.提示:提示的目的,在使學生明白本單元的學習要點,以為作詳細研究的準備。教師要用講述或示範的方法,向學生說明學習的目標,作業的內容,以及學習的方法,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自己努力,作仔細的研究。經過提示之後,教師要舉行一次提示測驗,以考查學生對於教師所提示的是否真正了解,若有不明白的,就要重新加以說明。
  3.自學:學生根據教師所提示的作業,去蒐集資料,閱讀書籍,調查訪問,栽培飼養等;教師則在旁加以指導。自學時間的長短,須視單元的性質和範圍而定,有的可延長數日或數週之久。
  4.組織:組織的目的,是使學生將自學所得的材料,組成系統。或是根據所得的材料,構成一合理的結論,以解決當前的問題。
  5.複講:這一步的目的,在使學生將自學的結果報告出來,使他們的思想更為清楚,印象更為深刻。每一單元學習完畢,教師指定數人在講臺上作口頭的報告,而由其他學生發問或補充,每個學生都要繳交文字報告。
  莫利生單元教學法有兩大特點:(1)把團體教學和個別教學合而為一,最初的試探和提示,以及最後的複講三個步驟,都是採用團體教學的方式,使學生有共同研究和經驗分享的機會,具備了社會化教學法的優點;而自學和組織兩個步驟,是採用自學輔導的方式,可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也具備了自學輔導法的優點。(2)注重熟練,教學之前的預測驗,教學開始時的提示測驗,就已經顯示使學生徹底學習的意圖,最後的組織和複講,也是促使學生熟練所學的有效手段。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莫利生單元教學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