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齊傅楚咻 - 教育百科
ˊ
ˋ
ˇ
  • 漢語拼音 qí fù chǔ xiū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í fù chǔ xiū
解釋:
有一楚國人要其子學齊國方言,於是請一個齊國人來教他,可是他每天接觸的是楚國人,聽的是楚國方言,即使再如何鞭撻也無法把齊語學好。典出《孟子.滕文公下》。比喻所處情勢孤立,無法與現實抗衡,難收成效。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齊傅楚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雪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齊傅楚咻」語出〔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嶽之間數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孟子以一個學習齊國方言的楚國人為例,雖有齊國人教他齊國方言,但是周遭卻都是說楚國話的人,所聽到的都是楚國話,即使天天打他,逼他學好齊語,也不可能;反之,讓他在齊國住幾年,即使天天打他,逼著他講楚語,也是不可能的。孟子以此引申:如果君王的四周都是君子,則君王自然與之為善;反之,若只有一個君子,而小人成群,不但君子孤掌難鳴,君王受多數小人的影響,縱要為善,也無法發揮功效。
  孟子藉此說明居住環境、交遊對象,對人有鉅大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白沙在涅,不染自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即是此理。因此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旨在防邪僻而近中正。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齊傅楚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