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珧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ㄩˋ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10
  • 漢語拼音 yá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áo
解釋:
參見「江珧」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古時以蚌類甲殼製成之裝飾物。《說文解字.玉部》:「珧,蜃甲也。所以飾物也。」《爾雅.釋器》:「以金者謂之銑,以蜃者謂之珧,以玉者謂之珪。」晉.左思〈魏都賦〉:「介冑重襲,旍旗躍莖。弓珧解檠,矛鋋飄英。」

2.「江珧」:小蜃。《正字通.玉部》:「珧,蜃屬。江珧,形似蚌,殼中肉柱長寸許,似搔頭尖,謂之江珧柱。甲可飾物。」宋.周必大〈周愚卿江西美劉棠仲各賦江珧詩牽強奉答用一字格〉:「東海沙田種蛤珧,南烹苦酒濯瓊瑤。」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六.介之二.海月》:「《王氏宛委錄》云:『奉化縣四月南風起,江珧一上,可得數百。如蚌稍大,肉腥韌不堪。惟四肉柱長寸許,白如珂雪,以雞汁瀹食肥美。過火則味盡也。』」亦稱為「馬頰」、「馬甲」、「江瑤」。

注音: ㄧㄠ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珧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