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篝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ㄔㄥˊㄓㄨㄤㄑㄧˋㄨˋ˙ㄉㄜㄓㄨˊㄌㄨㄥˊㄖㄨˊ:「ㄍㄡ˙ㄗ」、「ㄓㄨˊㄍㄡ」。
  2. ㄧˇㄓㄨˊㄌㄨㄥˊㄓㄠˋㄓㄨˋㄖㄨˊ:「ㄍㄡㄏㄨㄛˇ」、「ㄍㄡㄉ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篝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ōu
解釋:
  1. 盛裝器物的竹籠。
    【例】篝子、竹篝
  2. 罩住。
    【例】篝火、篝燈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ōu
解釋:
[名]
盛器物的竹籠。《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淳于髡傳》:「甌窶滿篝,汙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
[動]
罩住。《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又閒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篝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用以熏衣之竹籠。《說文解字.竹部》:「篝,笿也。可熏衣。」《字彙.竹部》:「篝,燻籠,然火而籠罩其上也,用以熏衣。」宋.陸游〈秋懷〉詩四首之三:「不惜衣篝重換火,卻緣微潤得香多。」

2. 盛物之竹籠。《集韻.平聲.侯韻》:「篝,一曰蜀人負物籠,上大下小而長,謂之篝笭。」《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淳于髡》:「甌窶滿篝,汙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

3. 籠住、罩著。《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4. 點燃、燃燒。宋.王安石〈寄張先郎中〉詩:「篝火尚能書細字,郵筩還肯寄新詩。」《宋史.卷二八七.列傳.陳彭年》:「彭年幼好學,母惟一子,愛之,禁其夜讀書。彭年篝燈密室,不令母知。」

注音: ㄍㄡ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篝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