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黏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niá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nián |
解釋:
[動] 1.膠附、黏住。如:「黏貼」、「黏照片」、「黏郵票」。漢.王褒〈僮約〉:「黏雀張烏,結網捕魚。」 2.糾纏。如:「這小孩子很黏人。」 [形] 有黏性的。如:「黏液」、「黏土」。唐.白居易〈三謠.朱藤謠〉:「泥黏雪滑,足力不堪。」 [名] 1.一種圍棋下法。將兩顆棋子相連接,以鞏固陣地與解除對方威脅或進攻。 2.詩句平仄協調稱為「黏」,失調稱為「失黏」。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liâm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因黏性物使另兩物互相附著連結。如:「黏貼」。《說文解字.黍部》:「黏,相箸也。」漢.王褒〈僮約〉:「黏雀張鳥,結網捕魚。」 2. 具有黏性。如:「黏液」、「黏土」。晉.崔豹《古今注.卷下.草木》:「稻之黏者為黍。」唐.白居易〈三謠.朱籐謠〉詩:「泥黏雪滑,足力不堪。」 3. 貼近、糾纏。如:「這小孩子很黏人。」宋.陸游〈初夏書感〉詩:「游蜂黏落蕊,輕燕接飛蟲。」 4. 詩句平仄協調稱為「黏」,失調稱為「失黏」。以近體詩絕句為例,四個句子之第二字一定平仄分明,如為平起式,依序為「平仄仄平」,仄起式依序為「仄平平仄」,此「仄仄」或「平平」即屬相黏現象,否則為失黏。 5. 圍棋下法之一。將兩顆棋子相連接,以鞏固陣地與解除對方威脅或進攻。 |
|
注音: | ㄋㄧㄢ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黏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