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頑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ˊㄔㄨㄣˇㄨˊㄖㄨˊ:「ㄩˊㄨㄢˊ」、「ㄨㄢˊㄕˊ」。
  2. ㄍㄨˋㄓˊㄦˊㄋㄢˊㄧˇㄅㄧㄢˋㄊㄨㄥㄖㄨˊ:「ㄨㄢˊㄍㄨˋ」、「ㄨㄢˊㄑㄧㄤˊ」。
  3. ㄊㄠˊㄑㄧˋ調ㄊㄧㄠˊㄆㄧˊㄖㄨˊ:「ㄨㄢˊㄆㄧˊ」、「ㄨㄢˊㄊㄨㄥ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án
解釋:
  1. 堅硬、魯鈍。
    【例】頑劣、頑固、冥頑不靈
  2. 淘氣、調皮。
    【例】頑童
  3. 嬉戲。通「玩」。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wán
解釋:
[形]
1.固執、不易變化的。如:「頑固」。唐.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圓毫促點聲靜新,孔硯寬頑何足云。」宋.陸游〈野飯〉詩:「堪笑此翁頑戎嗼,還山又食一番新。」
2.愚蠢無知。《書經.堯典》:「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
3.貪。《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呂氏春秋.慎大覽.慎大》:「桀為無道,暴戾頑貪,天下顫恐而患之。」
4.淘氣、調皮。如:「頑皮」、「頑童」。
[動]
嬉戲。通「玩」。唐.姚合〈酬盧汀諫議〉詩:「杯觴引滿從衣溼,牆壁書多任手頑。」宋.陳造〈田家謠〉:「小婦初嫁當少寬,令伴阿姑頑過日。」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guâ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固執、不易變通。《說文解字.頁部》:「頑,㮯頭也。」《北史.卷八一.儒林列傳上.張偉》:「學通諸經,鄉里受業者,常數百人。儒謹汎納,雖有頑固,問至數十,偉告喻殷勤,曾無慍色。」唐.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圓毫促點聲靜新,孔硯寬頑何足云。」宋.陸游〈野飯〉詩:「堪笑此翁頑戎嗼,還山又食一番新。」

2. 物體渾淪未破者。清.段玉裁《說文解字.頁部.頑字》注:「凡物渾淪未破者,皆得曰㮯。凡物之頭渾全者,皆曰㮯頭。」唐.元稹〈畫松〉詩:「纖枝無蕭灑,頑幹空突兀。」

3. 愚蠢無知。清.段玉裁《說文解字.頁部.頑字》注:「析者銳,㮯者鈍,故以為愚魯之偁。」《書經.堯典》:「父頑,母嚚,象傲,克諧以孝。」唐.韓愈〈崔侍御祭穆員外文〉:「子之俊明,我鈍而頑。」

4. 貪。《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呂氏春秋.慎大覽.慎大》:「桀為無道,暴戾頑貪,天下顫恐而患之。」

5. 淘氣、調皮。如:「頑皮」。《紅樓夢》第三回:「黛玉心中正疑惑著這個寶玉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懞懂頑童,倒不見那蠢物也罷了。」

6. 嬉戲。通「玩」。唐.姚合〈酬盧汀諫議〉詩:「杯觴引滿從衣溼,牆壁書多任手頑。」宋.陳造〈田家謠〉:「小婦初嫁當少寬,令伴阿姑頑過日。」

注音: ㄨ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頑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