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巴古葉,多明尼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gouet, Dominique (1951-1992)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法國的舞者與編舞家。在戛納(Cannes)隨海濤爾(Rosella Hightower)學古典芭蕾,曾進入由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指導的「日內瓦劇院舞團」(Grand Théâtre de Genève)和貝嘉(Maurice Béjart)的「二十世紀芭蕾舞團」(Ballet du XX Siècle)。1974年,他也和卡爾森(Carolyn Carlson)、高斯(Peter Goss)、穆勒(Jennifer Muller)、柏拉克(Maggie Black)、克利摩那(Kilina Crémona)、羅斯洛(Joseph Russillo)、貝隆契(Anne Béranger)等人合作。之後,到紐約一年學習肯寧漢(Merce Cunningham)技巧。1976年他自己成立舞團,並在獲得Bagnolet國際編舞獎之後,將全副心力集中於編舞上。1980年他把舞團移到蒙彼利埃(Montpellier)。1981年在蒙彼利埃創辦藝術節。1984年他的舞團駐在蒙市「國家編舞中心」,同時他也為「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Le Ballet de l´Opéra de Paris)、「巴黎劇院舞團」(G. R. C. O. P.)和「巴黎國家劇院」(T. N. P.)編舞。巴古葉的舞團培養了幾位非常優秀的法國編舞家,如普瑞羅卡(Angelin Preljocaj)、凱勒米尼斯(Michel Kelemenis)。1992年巴古葉去世,死時才41歲。他是法國新一代最優秀的編舞家之一。由於他具有古典芭蕾的背景,使得他的舞蹈的動作線條極為優美、技巧非常成熟。他喜歡探索心理,尤其是關於焦慮或內心不安的題材。他與電影製作家Charles Picq合作,錄製了幾部非常突出的舞蹈影片;另外,也和音樂家P. Dusapin合作,其所創作的二支舞《非常》(Assai, 1986)、《天使的跳躍》(Le saut de l´ange)被喻為法國現代舞的經典之作。重要作品:《夜之歌》(Chansons de nuit, 1976)、《安登尼茲》(Endenich, 1976)、《蛇盜》(Snark, 1976)、《奏鳴曲三重奏》(Sonata Trio, 1976)、《雷巴茲,雷巴茲》(Ribatz, Ribatz, 1976)、《古提琴組曲》(Suite pour Viole, 1977)、《周詳的旅程》(Voyage organisé, 1977)、《畫像的練習》(Etudes tableaux, 1977)、《舞段》(Passages, 1978)、《Tartines, 1978》、《在遠方的綠茵上》(Sur des herbes lointaines, 1978)、《Danses blanches, 1979》、《微光之下》(Sous la blagarde, 1979)、《Une danse blanche avec Eliane, 1980》、《大走廊》(Grand corridor, 1980)、《旅行者》(Les voyageurs, 1981)、《達夫尼與阿麗瑪居》(Daphnis et Aleimadure, 1981)、《雪橇》(Toboggan, 1981)、《伊賽亞西耶斯》(Insaisies, 1982)、《F和史斯那》(F et Stein, 1983)、《巨宅》(Grande maison, 1983)、《這樣最好,這樣最好》(Tant mieux-Tant mieux, 1983)、《獨舞》(Solo, 1984)、《愛的沙漠》(Déserts d´amour, 1984)、《露次安的泳技》(Le crawl de Lucien, 1985)、《嬉遊曲138》(Dicertissement 138, 1985)、《怪味組曲》(Suite d´un go□t étranger, 1985- 與F. Raffinot, A. De Grout, R. Kovjch合編)、《非常》(Assai, 1986)、《天使的跳躍》(Le saut de l´ange, 1987)、《柏林小品》(Les petites pièces de Berlin, 1988)、《沙漠與泳術》(Déserts et crawl, 1988)、《單調的擺設》(Meublé sommairement, 1989)、《十個天使》(Dix anges, 1989 ── 舞蹈影片)、《奇怪的日子》(Jours étranges, 1990)、《太快》(So Schnell, 1990)、《Necesito, 1991》。
參照:
M. Michel & I. Ginot《La danse au XXe siecle》1995、Le Cenam《La danse en France》、Danse a Lille《Ellioses-regards sur 10 chorégraphes contemporains témoignages sur une décennie de danse》1993.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巴古葉,多明尼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