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家教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jiā jiào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 jiào
解釋:
  1. 家庭中的禮法或指父母對子女的管教。
    【例】小明待人謙恭有禮,一看就知道是個有家教的孩子。
  2. 指家庭教師。
    【例】爸爸打算請一位家教來幫弟弟補習功課。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家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ā jiào
解釋:
1.家庭中的禮法或指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文明小史》第一四回:「老太太家教極嚴,平時從不許出大門一步。」
2.家庭教師的簡稱。如:「他利用課餘擔任家教,賺取生活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家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家教」指在自己家裡設置講堂,招收門徒授業。如〔史記‧儒林傳〕載:「申公歸魯,退居家教,終身不出門。」現今社會上有各種型態的家教班或家教中心;有些專為升學而設置,在於實施升學補習教育,此類家教型態甚為普遍,尤以大都市為甚。又有些家長為替自己的孩子實施補救教學或加強課業,聘請教師到家裡指導課業,也稱為「家教」。
  另「家教」亦指家庭中的禮法,為家人所當謹守者,或泛指在家庭中,父母對子女所實施的教育。如隋朝顏之推為了「整齊門內,提撕子孫」,乃作〔顏氏家訓〕,旨在告誡顏氏子孫遵循儒家傳統,注意道德修養。其內容為仁孝禮義;目的則是教人誠孝、慎言、檢迹、立身、揚名;而以讀聖賢之書為方法。又有些家庭中堂、或客廳、或祀堂懸掛匾額,匾上揭示詞句,以昭告子孫,做為子孫做人處事的行為準則。家族尊長更會以身教與言教的方式,對族中後輩實施教戒,也稱為「家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家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家教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家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a-kà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家庭中的禮法,或者是父母對子女的管教。
  2. [[名] ] 指家庭教師。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家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家教 相關客家語 家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