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系統理論 - 教育百科
一 | |
般 | |
系 | |
統 | |
理 | |
論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General System Theory |
作者: | 莊道明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般系統理論乃是找出一種共同的理論模式,以應用於多種學科的學理。例如,若能找到一種一般性的系統模式,可廣泛應用於農業、冶金、商業或音樂等學科領域,則此模式便稱之為一般系統(General System)。數學運算法模式便是一般系統最佳的典範。 一般系統理論極易與系統或系統分析(System Analysis)的概念混淆,實際上這是不同的概念。所謂系統是一種極為廣泛的概念,任何一門學科針對其探討的主體,在具備有系統的特點下均可稱之,例如通訊系統、行政系統、資訊系統或會計系統等。只有某種系統可被應用於兩種學科以上時,該系統才可稱之為一般系統。而系統分析的研究,乃針對特定的系統,分析其組織結構或作業流程,而不作整體系統的描述或是建構一般系統的理論模式。 一般系統理論是由貝塔郎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 1901-1972)所提倡。貝塔郎菲出生於澳洲,是一位生物學教授,於1948年移民於加拿大,先後任教於加拿大沃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愛伯特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的理論心理學研究中心與動物系、美國的水牛城州立大學(State University of Buffalo)等。由於貝塔郎菲興趣相當廣泛,因而引發他探究每一種事物的好奇心。他視一般系統理論為科學中的科學(A Science of Science),嘗試利用歸納的原理找出一般系統的模式、原則和定律。一般系統理論學會於1954年成立,並極力推廣到其他相關組織。該學會成立的主旨是: (一)由多種學科領域中,研究其概念、定律或模式的共同處,以促進學科領域間系統的轉換; (二)對缺乏適當理論架構的學科領域,鼓勵並促使其理論模式的發展; (三)將不同學科領域中,重複性的理論研究工作減至最低程度; (四)經由增加各學科領域的相互交流,促成學科的統一。 一般系統是由一組互相關聯的元素所組合而成,這些關聯架構可以分成結構性(Structure)及功能性(Function)兩種。結構性是指系統的層層關係,如系統下的子系統,更小的子系統等。功能性則可分成開放性與封閉性兩種。開放性的系統可與外界環境產生物質與能量的交流,封閉系統恰相反。一般系統理論並不作形而上(Metaphysical)的抽象假定,只是嘗試由不同理論模式的共同關係,發現出其他模式的新理論。一般系統理論已廣泛應用於人機系統、通訊工程、模控學(Cybernetics)、未來學,生物學及航空學等。一般系統理論應用在學科整合上,最成功的例子是發現從微結構的細胞,中結構的器官組織、組織個體(例如人)、社會團體,到大結構的太陽行星及超自然系統等,均存在著相類似的系統構造、原理與運作。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一般系統理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